用文字传递正能量

骚动的黄昏(骚动的黄昏散文诗)

发布:网友分享 2023-12-06 13:31:44 阅读次数

  古老的乡村,除了晨曦中的鸡啼,日间的狗吠,当然还有傍晚的牛哞。它和鸡啼狗吠一样,构成了乡愁里悠远而难忘的乡音。

  记忆里,乡村最悠长的声音,莫过于阵阵牛哞,它低沉而浑厚,在晨辉夕照中,穿透炊烟暮霭,搏击宁静的空气,传向田野山岗,总能唤起人们思乡的情怀。

  牛的形象,不仅在于浑厚的哞声,也在于憨厚的体态,是音与形的统一。弯曲的犄角,饱满的身躯,强壮的四肢,坚实的蹄子,牛默默耕耘在五线谱似的梯田中,它的身影,像谱写在乡村恋曲中一个低沉舒缓的音符。

  牧童和牛是古老乡村中最和谐的两个符号,晨光暮霭中,麻绳般弯曲的乡道上,晃动着一大一小的两个黑点,他们不是在进山的途中,就是在回家的路上,顺光与逆光中,那份默契与协和,将村庄渲染得温馨而恬静。

  躁动的黄昏,月上东山,树影横斜,阡陌朦胧,母牛归途心切,一路呼唤牛犊的声声哞叫,让人体味到一种浓浓的亲情在心底弥漫。乡村牛哞,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而是下里巴人的“乡村牧歌”,它以朴实无华的诗意,走进农耕文化,走进唐诗宋词。

  王安石的《和圣俞农具诗》写道:“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道出了牛奋蹄耕耘,无所索取的“老黄牛精神”。

  宋代诗人雷震的《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描绘了一幅牧童随意吹着小曲,调皮任性、无拘无束的牧牛归来图。

  牛是乡村不可或缺的风景,也是乡村不可或缺的日常。田野里无处没有牛劳作的身影,无处不被它的汗水所浸润,它从不认为艰辛的劳作是苦难,即便是苦难,这种苦难也早已融入了它的血脉当中。牛对于土地的眷恋,不是简单的生存上的依赖,而是将土地中的经纬线,当成谱写在大地的乐谱,用它“老黄牛精神”奋蹄弹奏,此时的牛哞,成了天籁之音。

  让人感叹的是,如今的乡村,随着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普及,轰轰的机鸣,替代了牛哞。没有了用武之地的牛,已日渐退出了属于它的乡村舞台。

  没有牛哞的乡村,就像一道乡下常吃的家常菜,因少了这份“佐料”的点缀,总给人一种味觉上的欠缺,让人生出一种对过去岁月的绻恋。

  乡村的夜还是那样宁静,梦里似乎又响起了阵阵牛哞,悠远的乡愁里,那是声声不绝的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