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老电影《马本斋》,让这位传奇英雄和他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变得家喻户晓。影片中的马本斋刚硬端直,打起仗来骁勇异常,颇有“猛张飞”之风。现实中的马本斋不仅勇敢,而且打起仗来颇有智谋。电影受时长的限制,对马本斋“智将”的一面,刻画得不够全面。
1940年5月,眼瞅着头年种下的冬小麦即将成熟,冀中农民将在收割后改种玉米、高粱等高竿粮食作物。驻守深南县的日军生恐青纱帐起来后,自己外出掠夺物资和“扫荡”时,被隐伏在青纱帐里的敌后抗日武装打个措手不及,于是便想出一条“妙计”:令各村“维持会”给村民们派工,限期在公路两侧挖出战壕。如此一来,即便日军在公路上遇袭,也能就近跳进战壕里组织火力顽抗,不至于被八路军、游击队压在无遮无掩的公路上胖揍,或是逃进方向莫辩的青纱帐里稀里糊涂地被神出鬼没的“土八路”们逐个解决掉。
当时,深南县日军只控制着交通沿线各要点,在这一带活动的冀中回民支队控制着广大乡村。因为斗争需要,各村公开的“维持会”多是“白皮红心”。因此接到日军命令后,“维持会”会长们纷纷来找马本斋请示:该如何既不挖战壕,又能将日军给糊弄过去,不让乡亲们遭受损失呢?
这是个令人伤脑筋的问题,但让大伙儿没料到的是,马本斋思考了一阵子,却对大家说:“挖,为什么不挖?不挖不是明摆着和日本人硬顶吗?乡亲们是要吃眼前亏的。但是,我有一个要求,各村的战壕必须要比通常的深度再往地下挖深3尺。记住,多3尺,少一寸也不行,这是命令,哪个村也不许偷懒,更不许讨价还价。”
马本斋的大名在冀中百姓中可谓如雷贯耳。马司令既然下了命令,那肯定自有他的道理。“维持会”会长们谁也没刨根问根,打听马司令这葫芦里究竟卖的是啥药,都回去照办。老百姓一听这是马司令说的,二话不说就开始挖壕了,谁也没报怨劳动量由此大了不少。
有马本斋出面“帮”日军动员,深南公路两侧的战壕很快便成形了,这可把日本人可乐坏了,将各村的“维持会”会长们好好地夸奖了一番。他们哪里知道,自己很快便笑不出来了。
1940年5月29日晚间,马本諯率回民支队主力悄悄地转移至石德公路以南,位于衡水县城和安家庄日军据点间的必经之地康庄、邢家村一带设下了埋伏。30日天刚亮,回民支队第7中队会同衡水县游击大队,向日军安家村据点发起了佯攻。
果如马本斋战前预料的一样,当天8点左右,衡水日军出动了1个日军小队,带着1个连的伪军及1门92步兵炮,气势汹汹地出了城门,一路驰援安家村。因为此前吃过不少八路军“围点打援”战法的亏,因此这股日伪军越是接近安家村,越是小心翼翼。
不过,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猎人。在马本斋的严令下,回民支队主力任凭援敌如何火力侦察,均潜伏不动,成功地骗过了敌人。当日伪军认为前路安全无虞,放心大胆地闯入回民支队伏击圈后,马本斋一声令下,回民支队各种火器一齐开火,瞬间将日伪军打倒一片。
侥幸未死的日伪军连想也没想,立即跳进了路边的战壕。他们满以为自己此前的“未雨绸缪”颇为“英明”,可等到他们双脚落到壕底才赫然发现,这战壕居然深达2米开外。如果不拿个凳子垫脚,就算日军里的“大高个”连蹦带跳,也休想能望到战壕外的情形。可这野外上哪里去找凳子去?也没谁出来驰援还扛个板凳赶路的呀。
说时迟,那时快,当陷在战壕里无计可施的日伪军们急得团团转之际,回民支队的战士们已经冲到了壕边。他们按马本斋的吩咐,也不朝战壕里探头,只管将拉了弦的手榴弹往壕里扔便是。
这场一边倒的单向战斗,前后只持续了不到40分钟便宣告结束。日军小队被团灭,1个连的伪军被击毙和被俘的大约各占一半,回民支队以前所未有的零伤亡,缴获1门92步兵炮、3挺机枪、2具掷弹筒和近150支步枪,还有上万发子弹及其他军用品。
打扫战场时,马本斋特意吩咐将日军尸体上的军装都给扒下来,连他们脚上的翻毛皮鞋也别放过。战士们边干活边心下纳闷:天气一天热似一天,这又笨重又闷得慌的翻毛皮鞋哪有咱们脚上的布鞋轻快爽利呀?马司令是回民,回民爱干净是出了名的,咋这回不嫌弃鬼子皮鞋里那股散不尽的难闻脚臭味了?
一周后,战士们才明白马本斋的用意。
6月6日,马本斋令人爬上路边电杆,拧松接线桩头,接上部电话机,以深南县日军联络官的名义,给驻有1个连伪军的榆科村据点打了个电话,说次日将有日军前来检查指导工作,让他们做好接待准备。
7日下午,50余名精挑细选出来的回民支队指战员,换上一周前缴获的全套日伪军军服,就这么大摇大晃地顺着公路朝榆科村据点。远远望见“日军”的伪军连长不敢怠慢,早早地集结队伍,站在据点前列队欢迎。
可是,当“日军”们走到近前,领头的“太君”突然冷不丁地拔出佩枪,顶在伪军连长的脑门下,用地道的冀中土话令其缴械投降,这才让他们反应过来,原来又上了八路军的当!可是,到这会儿,说啥也晚了。伪军们本就是混口饭吃,没几个人甘愿真正为日本人卖命,于是就坡下驴,投降了事。回民支队遂不费一枪一弹,拔除了这个重要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