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传递正能量

诗句如何翻译英文(诗句翻译英文技巧和方法)

发布:网友分享 2023-12-15 16:55:21 阅读次数

  诗歌翻译,是将自己揉碎进诗的泥土中。因而我的情感和思想将与它融为一体, 共同开出另一朵花。

  相信每一个热爱翻译的人,都有诗歌翻译的情结。

  如果说一个作品是一条线,由许许多多的语义点组成,那么议论文、说明文这样的文章一定不仅是实线,而且是加粗版的实线,这样才能将语义尽可能准确无误地传达出来。接下来是散文和小说,它们的语义表达虽然多了很多自由空间,不必刻意追求严谨,但毕竟是成段叙述,语义基本还是连贯的,不会有很多空白。

  但诗歌的翻译就有很大不同了。诗歌追求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更多地是要借用读者的想象空间。诗人将想表达的语义和情感精选出一部分,再用文学的形式进行加工。因此诗歌的线必然是不规则的线段,中间有大段的空白需要填补。

  这一点在中文诗上尤为明显。中国的很多文学和艺术,包括诗歌、语言乃至绘画、音乐等,都是意合而成。空白多、不重逻辑,更多地是需要读者和欣赏者根据背景环境和自己的思想去理解和构建。

  由此延伸,可以说就连中国人的情感也有这样的特点。我们的情感往往不是饱满而浓烈的,而是收敛而含蓄的,只言说很少的一部分,其余的就需要对方去意会,去“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因此,在翻译说明文、议论文、散文,甚至小说的时候,译者更像是一个能工巧匠,娴熟地运用各种翻译手段,将一种语言的语义用另一种语言尽可能精准地表达出来。但在诗歌的翻译中却有了很多探索和自我发挥的空间:

  诗人想表达什么样的语义?传递何种情感和思想?字面的语言背后,有没有什么隐含的意思?有没有什么文化符号,或者特殊的背景?

  因此,要想翻译一首诗,译者必须首先是一个好读者,探索与这首诗相关的各种背景和材料,细究每一词每一字,再将自己完全投入诗中,去用心理解体会,去努力和作者取得哪怕是不同维度上的共鸣。

  在这个过程中,译者无可避免会将自己的一部分情感和思想投入翻译作品中,所以诗歌的翻译比其他形式作品的翻译更接近于再创作,100个人翻同一首诗,很可能会翻出100个完全不同的版本,甚至很多版本难较高下,这也是诗歌翻译的魅力所在。

  有人说,诗不可译。这样的说法有他的道理,但到底太武断了。凡可理解的语言皆可翻译,既然诗可读可解,自然也是可以翻译的。至于译得好坏,除了看译者的语言能力,更要看他的思想和理解深度了。

  在这里,教大家几个小技巧,大家可以尝试利用它们,找几首自己喜欢的,体会得比较深的诗来进行翻译。

  深度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以王维《相思》为例

  了解诗歌背景,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一是诗人的创作背景,二是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三是诗歌中文化元素的背景。

  译文:

  Have you, in the country’s south,

  seen those red bean trees?

  How many have sprouted

  in the spring breeze?

  Gather more of their seeds if you please.

  Only out of profound longing and love

  can someone shed these tears.

  难词:

  sprout /spraʊt/ v. 发芽

  breeze /briːz/ n. 微风

  gather /ˈɡæðər/ v. 收集

  profound /prəˈfaʊnd/ adj. 深远的,强烈的

  longing /ˈlɔːŋɪŋ/ n. 思念

  shed /ʃed/ v. 流(泪)

  细想来,这首诗虽然晓畅,但还是有几处让人难以一读即懂的地方:

  第一句“红豆生南国”完全是对事实的陈述,用现代白话来说就是“红豆长在南方地区”,读起来怎么好像普通了一点?

  第二句“春来发几枝”,诗人为何有此一问?

  第三句和第四句说“此物最相思”,红豆为什么代表了“相思”?

  这就涉及了这首诗的几个背景。

  首先是红豆,相传古代一位男子出征,死于边地,他的妻子因相思而泣于树下,泪干后留下一滴滴鲜红的血,化为红豆,因此人们又将红豆称为“相思子”。

  其次,红豆产于南方,而王维这首诗是写给人在南方的朋友李龟年。这里我们想象一下,王维的这首诗就好像是在与朋友隔空对话,所以他的语气一定是亲切而真挚的,饱含情感与思念,却又带一点“家常”:在你们南方地区长有一种红豆树,春天到了,它们有多少已经发芽了?

  在翻译的时候,也是遵循着这个思路进行的。前两句采取了设问的语气,好像在和对方闲聊。而最后一句则把“红豆”“血泪”与“相思”的含义揉进了诗中,这样可以无需“出戏”的注释,也让外国读者理解诗的含义与情感。

  整理逻辑

  以王维《画》为例

  上文中提到过,中文重“意合”,而语句的行文逻辑也与英文有大不同。如果直译,往往会语言啰嗦且逻辑混乱。这时我们就需要把诗中的意象按点取出,按英文的表达习惯梳理逻辑,再重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