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传递正能量

三国演义白话文哪个版本好(三国演义白话文作者是谁)

发布:网友分享 2023-12-16 10:15:52 阅读次数

  197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的沈镜民,计划花40年的时间,创作1800万字的《白话中国通史演义》,目前已完成1000余万字的定稿本,这将填补我国目前为止还没有白话通史小说的空白。

  近日,记者电话联系了远在新疆的沈镜民,了解了这位有着家国情怀的湘乡才子,坚毅的创作之路。

  今年63岁的沈镜民,祖籍湖南湘乡,是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61中的退休教师。本该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他却全身心投入到《白话中国通史演义》的艰苦创作之中。 “我国历史悠久,史料浩如大海,但全是文言文。除了大学、中学课本中有一点史学常识外,系统的白话文历史类文学作品极少,不利于历史知识的普及。我要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做一点贡献。”

  沈镜民查阅相关书籍

  沈镜民说:“这一想法最早源于大学时的一段经历。在北大上学时,我和同学交流学习心得时说,现在大学的历史教材基本上只笼统讲一些重要的政治、军事事件,而古代具体的基本社会生活常识没有涉及。如果要参考二十六史,全部是古文。我国还没有一部完全意义上用白话文写的,基本出自正史内容的通史性质文学作品。如果能把这些晦涩难懂的史书,用带有故事性的白话文写法重新展现出来就好了。”“既然你有这个志向,为什么不去填补这个空白呀?”一个来自内蒙古的女同学点醒了沈镜民,自己就是学历史的,自己就可以做这件事。

  在创作中的沈镜民

  但是,这件事实现起来谈何容易!创作这样一部作品,工作量极大,要完成博览群书、翻阅资料、查找出处、验证核实等一系列繁杂、耗时、艰苦的工作。经过周密计划以后,沈镜民下定决心,从传说中的盘古开天地一直写到当今,整套书准备写十六部共计70余册,预计超过1800万字,用40年时间完成全部创作。

  沈镜民创作的书稿

  1983年5月,沈镜民开始着手《白话中国通史演义》书稿创作。在工作日,他挤出休息时间写作3小时,在周末和节假日,几乎每天写作12小时。由于各种因素,每部手稿的史实内容、各章节之间的有机衔接、古今地名查对核实等工作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需反复的校对、核实……在撰写书稿的过程中,他曾遇到过很多困难。但经过多年的努力,1300多万字的第一稿终于在2009年完成。目前,第二稿(定稿本)已完成1000余万字。

  沈镜民创作的书稿

  2017年10月25日,微信名为“屠雪冰”的网友在“北京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号里介绍沈镜民的文章中留言:“一个人,1800万,这样的数字鸿沟是要经年累月的资料收集、浩繁严苛的比较核查,要排除万般干扰、蔽清百缕尘忧,才能在四十年的时间里坐定乾坤!这是一个字一个字的万里长城,是中华史学走进寻常百姓的百折不回!沈老师靠着牵引器挺直了身板写作,我们在这样的北大情结中回望和景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是我在沈老师身上看到的新时代的北大精神!”

  “几年前我退休了,现在时间充裕得很,可以潜心创作,每年加工润色8册至10册左右没有什么问题。我计划明年完成40-50册,向母校建校120周年献礼。而且,如果能保持这个速度,在2023年就能完成全部书稿。”沈镜民在电话那头笑得很开心,他说:“这部书稿全部完成以后,将成为我国第一部完全意义上的白话文通史演义,同时也是一部集史学和文学、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宏篇通史类章回小说。”

  人物简介

  沈镜民,1954年1月出生,湖南省湘乡市龙洞乡乐昌村四组九家湾人。197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后工作于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二中学、新疆阿克苏地委组织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六十一中等。曾被评为中华全国教育工会先进工作者(被收编在《中国专家名人辞典・新疆卷》)、中学特级教师等。1983年,开始创作《白话中国通史演义》,至今已完成千万余字的手稿,填补了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白话通史小说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