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传递正能量
  • 美文集
  • 名人名言
  • 乌云乌云快走开 你可知道我不常带把伞(乌云乌云快走开别找我麻烦歌词)

乌云乌云快走开 你可知道我不常带把伞(乌云乌云快走开别找我麻烦歌词)

发布:网友分享 2023-12-19 11:02:21 阅读次数

  这是一段背着南八马路,被海口街和三亚街隔成三段的小巷,叫奉天巷。

  巷子中间一段只有百十米长,每晚,民间艺人贾运喜和年轻歌手李依爱都会来到这里,分别站上自己的小舞台。唱腔抑扬顿挫、粗犷自然的大叔,与嗓音干净磁性、撩人心弦的美丽小姐姐嵌在奉天巷同一片夜色中,毫无违和感。空气中,东北大鼓和吉他演绎出的不同旋律肆意流淌,偶尔碰撞到一起,又调皮地闪了开。

  巷,是梦回百年、流光溢彩的巷。

  夜,是守艺与逐梦、包容有温度的夜。

  “守”艺人

  贾运喜58岁了,是目前沈阳地区唯一一位坚持表演的“拉洋片”民间艺人。

  记者在奉天巷看过他三次,三次的打扮相同:戴一顶民国时期的瓜皮帽、黑色短褂配老北京布鞋。表演的内容都是《大闹通天河》。他说,自己就是喜欢,怎么也演不够。

  红漆大木箱,一边拉着画片,一边说唱着画中的故事,每唱完一段更换画片时,锣鼓点儿同步响起。多少金戈铁马、古今传奇,都在贾运喜的抑扬顿挫、举手投足间。

  “‘拉洋片’兴盛于民国时期,就是最古老的电影……”每当有人想要观看“拉洋片”,坐到红色长条凳上时,贾运喜总要先介绍一下“拉洋片”的由来。他说,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这门民间艺术了。

  贾运喜的外公是一名“拉洋片”老艺人,受家族熏陶,他自小多才多艺,上班后成为单位的文艺骨干。2014年,贾运喜设计并制作了“拉洋片”的木箱,自己画了多幅画片,根据儿时记忆中北京等地“拉洋片”唱法,并结合东北大鼓唱腔设计出自己的独特唱腔,几乎绝迹的“拉洋片”当年在沈阳老北市庙会重现。

  他的表演一亮相就深受观众的喜爱,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贾运喜总是拉着他们过来坐一坐、看一看,一起回忆回忆以前的事儿。

  奉天巷的建筑特色和风格来自民国时期,而那时正是“拉洋片”的兴盛时期,所以即便晚上9点收摊之后要40分钟才能到家,贾运喜也还是喜欢到这里来表演。

  最近,贾运喜正在制作新的画片《三打白骨精》,画完的部分他用手机拍了下来,画面色彩鲜艳、人物跃然纸上。“想学习这门艺术需要有一定的戏曲表演功底,还要具备一定的绘画、制作能力,真心希望这门民间艺术能后继有人。” 而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在人来人往的夜市,尽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上它。

  演唱者

  “乌云乌云快走开,你可知道我不常带把伞,带把伞啊……”从“拉洋片”的位置向西走出二三十米,一阵轻快的吟唱,和着吉他声,传进耳朵。在一座民国特色建筑的二楼平台上,李依爱正唱着这首特别适合当天天气的歌曲。

  慕着歌声来到二楼的人很多,即便是有乌云的夜,让人感觉潮湿憋闷。

  李依爱的故事很简单:今年25岁,三年前大学毕业。因为爱唱歌,不喜欢所学的编导专业,于是和朋友圈组了乐队,她是吉他手兼主唱。

  李依爱特别把晚上6点到9点的时间空出来,在夜市中对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抱着吉他边弹边唱,“你知道时空凝固的那种感觉吗?唱起歌来,我感觉周围都是静止的。”之所以特别钟爱奉天巷,她觉得可能是这里的夜特别有文化气质、有温度。

  《旅行的意义》《忽然之间》,又接连两首唱下来,她说,自己喜欢这种经得起时间沉淀的老歌,“你不觉得它们和这条仿佛穿越百年时光的巷子特别搭么?”

  李依爱的梦想也很简单:她从小学的是古典吉他,怕记者不懂,她解释说,“古典吉他和小提琴、钢琴一样,都是演奏交响乐的”。她想继续搞音乐,深造学编曲,将来开个人演唱会。不过由于没有学习过乐理,李依爱现在一边唱歌,一边在准备考研。

  喝上口水、歇一会儿,李依爱喜欢站在平台上看着老街、花灯,楼下酒馆服务员古装打扮送“孟婆汤”的小场景、街上卖力吆喝的酸梅汤小哥。“在这里,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角色中认真地生活,看起来既让人感到放松,又觉得很坚定。”

  夜越来越黑,灯越来越亮,快到晚上9点了,李依爱唱的最后一首歌是《fly me to the moon》,这是一首爵士名曲,歌词中有一句唱到:“让我的心灵充满歌声,并让我永远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