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南宋一代诗坛领袖。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宋朝国家分裂的时期。北方为金国所占,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陆游一辈子最大的夙愿,便是时刻准备着,赶赴战场,击杀金狗。他早年胸怀报国大志,中年又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即使晚年罢官退居山阴,仍然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者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他的诗作中滔滔不绝地倾吐出来。
公元1192年的一天夜里,陆游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披衣而起,走出篱笆门,在拂晓的晨风中仰望长天,向中国北方沦陷区的父老发出慨然一叹,这一声叹息,就成为一首震铄千古的诗篇:“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作一开始就劈空而来,气象森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在这里指西岳华山。奔腾咆哮的黄河,挟雄豪之势东流入海。雄伟奇峻的华山,昂然挺立,直刺苍穹。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胜景,就这样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诗人将满腔激愤化为淋漓元气,磅礴语势,和雄浑流畅的思绪。如此大好河山却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
接下来两句笔锋一转,风云突起,将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遗民泪尽胡尘里”,一个“尽”字,千回万转,无限辛酸。此时北方已经被金人侵占了60多年,百姓们的眼泪也流了六十多年。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春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始终阻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
“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诗人好像又嗅到了金兵入侵的硝烟。北方人民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这个“望”字为全诗的诗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不绝望的心绪。直到陆游86岁高龄辞世的那一刻,他仍然谆谆嘱咐后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也正是这种执着和守望,超越时空,凝聚为天地正气,千百年后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激励着世代中国人的爱国情怀。陆游,真的无愧南宋“诗史”,中华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