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伤虎意,虎有伤人心。
成年人的世界表面上,彬彬有礼,风度翩翩,嘘寒问暖,殷勤备至,实际上步步杀机,千盘万算,一不小心你就可能万劫不复,堕入地狱。
五代之时一位将官,程福赟,他既不是以勇武出名,也不是智谋出众,之所以流传史册,是因为他蒙受了不白之冤。
程福赟因为跟随杜重威讨伐安重荣,以功迁洺州团练使、检校太保,没过多久,又为奉国左厢都指挥使。
程福赟本是性子纯厚之人,假如一直无事,他可能就稳稳的在这个位子上过渡到国难当头的时期。
哪知天有不测风云,国难尚未到来,他就摊上了大事。
后晋少帝石重贵,准备驾幸澶渊,出发之前。
程福赟的手下,有八个士兵,以军士文荣为首,不知道起了什么幺蛾子,竟然要密谋作乱。
先是在自己的军营引火,希望造成军士以及将官的混乱,然后他们几人好浑水摸鱼。
程福赟发现后马上领着自己的亲兵以及心腹军士,展开救火行动。
所幸程福赟发现及时,灭火得法,在少帝出行之前就把军营的火扑灭了,也把几个思想上有异动的军士处理了,程福赟自己为此事也负了伤。
一切都是私下处理妥当,在程福赟的心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今此事既然已经得到妥善处理,自己知道就行了,没必要向上汇报。然后弄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最重要的是,这样能够不耽搁时间,保证少帝的顺利出行,因此就密而未报。
一切的麻烦,就出在这个密而不报上。
程福赟有一个与他条件一样,但是始终得不到重用的下属,这人不满足自己的籍籍无名,因此处心积虑的希望获得升迁的机会。
在他的眼中,程福赟的这次密而不报正是他最好的升迁机会,只要把程福赟踩下去,自己似乎就可以稳稳的得到程福赟的位置。
这个人姓李名殷,于是李殷把此事秘密地向上面做了详细的汇报,而后总结道“假如说程福赟没有参与此事,没有谋反之心,为什么他不把这件事说出来?既然内心坦荡,有何不可对人言?”
于是大家都听信了李殷的恶意诽谤,而忽略了,程福赟冒险灭火的一切行事。
少帝来到封丘,先是迁程福赟为商州刺史,紧接着就寻了个借口把程福赟抓到狱中,进行审问,程福赟自始自终没能为自己辩白,导致冤屈被杀。世人知道详情的,都替程福赟感到惋惜。
程福赟本是仁厚之人,却以悲剧冤死结束。只因处事不明,未能理清轻重,此事似乎可大可小,实际却牵涉到帝王安全,因此大小当有掌权者自身定夺。
程福赟私自解决,以为是帮助帝王出行获得便利,却正是犯了掌权者的大忌,一旦涉及帝王生死,事无大小。因此才被李殷之流的小人钻了空隙。
如今更是如此,商场如战场,官场如杀场,其间关系复杂,人情淡薄,行走其间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当看清眼前,辨事明理,切不可盲目宣扬,又不可私下隐瞒,只有脚踏实地,方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