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名外国人所写的中国前领导人的传记-这位中国前领导人刚去世不久。
评价这样一本书是费劲不讨好的,有许多禁忌,措词必须谨慎,观点务必正确。但我读完这本书后仍禁不住想分享一些读后感……
我认为这本书的中文书名(译名)并没有准确地传达出英文书名的重点。中文书名《他改变了中国》,用了一个平淡无奇的第三人称代词-“他”,但英文原书名用的是带有赞誉色彩的名词-“the man”,“man”这个词,在英文语境中是有褒义的,意指某人具有男子汉气概,有勇气、有智慧、有担当;即使在现代中文语境中,这个词也是夸人的,平常我们说:这个人很“man”,通常是指这个人很仗义、很“爷们儿〞,与“娘炮”恰成反义词;另外,东北话还有个评价人的口头词“彪”,与这个“man”有些神似但义不似~都简单形象地展现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但“彪”更多地是含有冲动、不计后果、鲁莽、弱智等贬义。
评价一个政治人物很“man”,似乎不够严肃,不太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但我却觉得,用这词来形容这位前领导人是贴切而传神的!
很长一段时间来,许多人都低估了他,现在也仍然如此。但正是在这个人的十三年任期内,中国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妥善地处理了国内外一系列重大矛盾(虽然并不能让人人满意),保证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年均GDP增速在8个点以上,1992年更达到惊人的12%)!
对他的治国理念、策略、方法进行系统性的介绍、评价是这本书的任务之一,对此,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尽相同,鉴于政治的敏感性和复杂性,我们不讨论这些话题。
我们只讨论他的性格特征,为什么说他很“man”?
他的性格外向、乐观、自信,他不惧在公众场合作秀(“show”),似乎还乐在其中!他经常在各种政治性聚会中唱歌,他唱民族歌曲,还唱美声,也唱京戏,时不时还会表演一下二胡独奏,弹一弹钢琴,来一段诗歌朗诵,对着哈佛大学的学生背诵林肯的《葛㡳斯堡演说》,他在会见俄国人时用俄语,会见美国人时用英语,尽管这会让专业的翻译人员有些为难……
这种外向型人格特征有时会让人感到很“二”,尤其在中国人的含蓄文化背景下,但是,我同意本书作者的一句评语:“一个略显可笑的领导人要比一个骄傲自大、不近人情、自以为是的领导人好得多。”他的这一性格特征有助于破除西方对中国领导人呆板严肃的传统印象,并向世界展示,中国领导人和普通人一样,也喜欢表现一下自己哩……
在2000年,他在访问美国时,主动提出愿意接受美国电视真人秀节目主持人华莱士的60分钟的专访,而且不设问题限制,并进行实况直播!这是个大胆而自信的决定,华莱士以善于提出刁钻尖锐的问题而闻名,所有随行官员都为这个决定紧张不己,但他毫无惧意……
后来,他坦诚、机智而又不失原则地回答了华莱士的各种近乎无礼的问题,这一期《60分钟》被美国媒体评为本周最佳电视节目。这让对付媒体的老手克林顿总统也赞不绝口:你己经风靡了美国,所有美国观众都喜欢你!克林顿最后微笑着说:“我很羡慕。”
他的男子汉气质并非秀肌肉,那是普京大帝的作风!中国领导人的气质是绵里藏针、和而不同的。在他任上,美国与中国摩擦不断,有几次非常严重近于失控。但他承受住了压力,把住了舵,没让这艘大船偏航!
最大的中美关系危机发生于1999年5月7日,那天,北约导弹轰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国内反美风潮山呼海啸,他表达了中国人的愤怒,严厉地谴责了美国人的霸权行权,他拒绝接受美方“误炸”的解释,并拒绝接受克林顿的非官方道歉。然而,他并没有将局势引向另一个极端(尽管这被一些人评价为软弱),因为他懂得,良好的中美关系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多么重要,这中间的平衡需要智慧与策略,在不丧失国家尊严的前提下,他选择了一条理性的道路。在2001年美国911事件发生后,不计前嫌,率先公开支持美国的全球反恐政策,这是一种选择,这种选择需要智慧、勇气、担当……
许多人低估他,实际上是因为他的“守成”~他始终如一地坚定地执行了邓路线,“守成”意味着缺少创新,但是,“守成”也意味着守信和忠诚,同时也需要智慧、勇气和担当,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坚信,对于中国,坚定不移地执行邓路线是当代中国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