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次地听到或是看到这一观点:曹云金的相声水平,超过德云社的所有人。这里的所有人不包括郭德纲于谦二位,讲的是郭德纲的徒弟一辈,捧一贬一不是一件好事情,但也代表了一种社会观点。
若抛开人品不讲,溜溜球也赞同这一种观点。未曾学艺先学礼,自然要先把品德剔除出去。当然,也有观点说的是:关注一个演员,首先看的是艺德,至于私下是什么状态,不知全貌,不予置评。
人品好坏也罢,能力高低也好。最后剩下的,是有能力的,不是硬捧出来的。
曹云金曾经在2012年之后连续三次登上春晚的舞台,岳云鹏也连续三年登上春晚表演相声。我们可以将曹云金和岳云鹏的相声做一下对比,岳云鹏的相声没什么现实意义(事实),与生活的距离更是假大空,相比之下,曹云金的作品就高了许多。
《奋斗》、《这还不赖我》、《说你什么好》,从题目上就能看出混不吝的特性,这是天津相声的一个特点,有人物形象;《妙言趣语》、《生活趣谈》、《年三十的歌》,缺少了灵魂人物的支持,岳云鹏最好的一段相声,应该是2015年的《我忍不了》,有人物有包袱。
说的是相声水平,比的是相声节奏。无论是学艺的过程,还是学习的内容,大多数演员之间都极为相似,更不要说是一师之徒了。既然学的东西一样,就看谁能够演绎得更加完美;如果演的东西一样,就看谁的节奏更加平和。
毕竟对于相声水平这样的东西,缺少一个客观公正的判断标准,横竖都是相声观众的反应,节奏就成为了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这里所说的节奏是个人积累的结果,不是人云亦云的产物。
节奏的快慢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和观众的反应。最好的一个状态就是,留给观众反应的时间,当观众看透七分,却还没有完全明晰的时候点破,这时候的效果是夸张式的。
如果存在节奏太快或是节奏太慢的问题,就会影响观众对包袱的理解,从而影响喜剧效果。而这个节奏又该怎么定义?最简单的一个标准,就是听着舒服,你不替演员着急。
譬如春晚上金霏陈曦的表演,节奏太快,不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挺累的;慢的节奏,和赶不相同,就是废话太多,迟迟入不了活,观众听了得急死。
岳云鹏孙越经历长时间的磨砺打拼,无论是在大舞台之上,还是商演时,都能保持着一个不错的相声节奏;孟鹤堂周九良之前不错,特别是2018年左右,《黄鹤楼》是经典作品,但这两年问题挺多,主要在捧哏身上,废话太多,有点飘。
老秦虽然拜师的时间不长,但相声说得挺好,节奏把握得也不错;再有就是烧饼曹鹤阳和小白大黄两对搭档,都有点赶,特别是前者,开场的话挺好,但要认真说一段相声就差了,烧饼能被记住的也就是《扒马褂》了。
花无百日红,曹云金也一样,保持艺术的长青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郭德纲也概莫能外。
郭德纲的艺术井喷期是在“我字”、“你字”系列,之后就进入了很长一段沉寂期,直到现在的演出,也多是老段子居多;曹云金的艺术井喷期从德云社十周年开始,代表作品《学四省》,直到2014年第三次登上春晚之后结束。《山西家信》真的是教科书版本的,只是如今也已沉寂。
所有的考量,我们都不以小剧场作为主要标准,毕竟现挂、垫话太多,严重影响整体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