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传递正能量

最寒冷的冬天读后感(读最寒冷的冬天心得体会)

发布:网友分享 2024-01-25 20:59:40 阅读次数

去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与国内欣欣向荣、津津乐道的热烈大讨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段历史在美国似乎是被忘却的纪念。在美国根本找到宣传这场战争的只言片语,好像对于他们来说这件事情从未发生过一般,70年来,美国朝野对朝鲜战争选择了集体遗忘,有关越战的出版物不计其数,但在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几十年间,与朝战相关的书籍却寥寥无几,仅有的书籍也多以“遗忘”为主题。

同样健忘的还有好莱坞。美国的银幕上充斥着二战和越战的镜头,但关于朝战的影视作品却凤毛麟角。

越南战争结束7年后,越战纪念墙就已完工,相比之下,朝鲜雕塑群在停战42年之后的1995年才落成,比越战纪念墙还晚了12年。甚至直到2009年底,美国国会才通过法案纪念朝鲜战争。因此,这场战争被美国学者称为:被美国遗忘的一场战争。

在此背景下,大家可知这本《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能够出版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最寒冷的冬天》作者是大卫·哈伯斯坦姆。大卫·哈伯斯塔姆: 美国著名记者兼作家,普利策奖得主。 曾因报道水门事件迫使尼克松下台的另一位传奇记者鲍勃·伍德沃德曾尊称大卫·哈伯斯塔姆为“美国记者之父”。

 

 

塔姆酝酿40多年,耗时10余春秋,完成其生命最后之作——《最寒冷的冬天》。为创作这本书,他走访了诸多知名图书馆和研究机构,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探寻历史的隐秘;他访问了100多位散布在美国各个角落的朝鲜战争幸存老兵,在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中聆听人性的呼唤。朝鲜战争对参战各方来说都是很残酷的。哈伯斯塔姆为我们描绘和剖析了二战后这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并从独特的角度得出了关乎历史和未来的一系列发人深思的新结论。2007年4月23日,就在《最寒冷的冬天》付梓之际,在为下一部作品进行采访的途中,哈伯斯塔姆不幸因车祸罹难。《最寒冷的冬天》成为他生命中的绝笔之作。

不过与此书的盛名相比,书中的内容却是差强人意,甚至感觉换个名字仿佛可以更好地点睛,“麦克阿瑟的自负导致了朝鲜战争的失败”。确实,美国在战争开始之初的溃败与麦克阿瑟对形势的错误预判有决定性的关系,但是一场战争的彻彻底底的失败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促成的,把全部的失败都归咎于一麦克阿瑟个人,不免有些略施偏颇。

 

 

麦克阿瑟全名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英文:Douglas MacArthur,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美国军事家、政治家。麦克阿瑟于1880年1月26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郊外30公里一个的军人家庭。其父老阿瑟·麦克阿瑟二世最高曾担任美国陆军三星中将,他是启发麦克阿瑟成为军人的人。1903年,麦克阿瑟以西点军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成绩是西点军校创办一百年来最好的,总平均成绩超过98分,因为出色的成绩他被任命为上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美军第四十二师参谋长,1919年被任命为美国西点军校校长,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1937年,从美国陆军退役。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被征召回到军中,担任美国远东军总司令,指挥美国军队在西南太平洋战场进行“蛙跳战术”,有选择地攻占对美军推进有重要意义的岛屿。1944年,因为战功卓著,晋升为五星上将。

可以说麦克阿瑟作为一个军事家可以说是优秀的,但是却有些浪漫主义,行军指挥天马行空,不按常理,可以说在志愿军入朝之前的时间里,这是其“仁川登陆”的神来之笔扭转了前期整个朝鲜战场的形势。

书中把麦克阿瑟描绘成了一个刚愎自用、固执己见、油盐不进的疯子形象,确实麦克阿瑟有些狂妄,但是人家确实有狂妄的资本,西点军校创办一百年来最好的成绩毕业,总平均成绩超过98分,美国陆军史上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但是一项就可以扬名立万,可麦克阿瑟确是揽众星云集于一身。

我看这本书不谈别的,因为别的早已被大家谈烂,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麦克阿瑟有个好妈妈,正是有一个这样伟大的母亲,麦克阿瑟才有如此的成就。

麦克阿瑟的母亲名为玛丽·平克妮·哈迪,1852年出生于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从小生活在一个商人家庭,生活条件十分优越。麦克阿瑟的外祖父是一位棉花商人,在当地拥有一块面积不小的种植园,算是权势的象征。

在与老阿瑟·麦克阿瑟二世婚后生下麦克阿瑟后,她很注重对儿子的培养,把自己从美国种植园主家庭接受到的高等教育和优质的家教品德传承给麦克阿瑟,培养儿子拥有和自己同样的南方贵族的文明气质。哈迪鼓励儿子钻研历史,从历史经验中吸取教训,并陪伴他一起浏览名人传记,给他讲有趣的名人故事,教会他学习名人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

平克尼也不忘时刻教导道格拉斯要忠心于祖国,热爱家庭,懂得礼貌。平克尼·哈迪教育儿子的一贯宗旨在他人看来显得过于夸张,无论是升国旗还是降国旗、客人来家拜访、甚至面对报纸登载自由女神像送达纽约的消息时,她都要求儿子举手行礼。可正是这种几乎于苛刻的教育规范,使得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一生都把自己的祖国和家庭放在心中至关重要的位置。

在麦克阿瑟就读军校的时候,母亲玛丽因为担心麦克阿瑟不习惯军校的生活,就在宿舍的对面住下了,每天她总是默默地看着儿子出操,望着儿子宿舍的方向。就这样坚持了四年时间,直到麦克阿瑟毕业。在母亲陪读期间,麦克阿瑟几乎每天都要去看望母亲,所有人都以为他太孝顺,也时常因为这个而嘲笑他,给他起名叫大孝子可事实上,是母亲避免他利用闲暇时间到处闲逛,所以要求他每天前去报道,而不是像别人眼里看到的那样只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孝心而已。像麦克阿瑟这样在母亲的陪伴下求学于西点军校还是第一例。麦克阿瑟麦克阿瑟的母亲教导儿子时,总是告诫他不要贪图安逸的生活,因为只有艰难和挑战,才能让麦克阿瑟得到塑造,在挑战中得到成长与进步

甚至在麦克阿瑟仕途中,也有其母亲的身影,玛丽曾经亲自给国防部打电话,为其要求晋升将军,并说麦克阿瑟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

一九三零年,当时的总统决定让麦克阿瑟出任参谋长,在收到了部长的来电后,麦克阿瑟犹豫了,因为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军费开支势必受到缩减,于是麦克阿瑟产生了推辞的想法。此时麦克阿瑟母亲的一句话让他下定了决心接受这个职位,这句话就是“如果你表现出懦弱,你父亲在九泉之下也会为此感到羞耻。”后来在母亲玛丽离开了人世之后,麦克阿瑟将母亲用的拐杖和《圣经》放在了自己的身边,用来怀念母亲。

麦克阿瑟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其母为了麦克阿瑟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倾其一生。“国有孟母三迁,外有麦母陪读”,这点可以说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从麦克阿瑟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精英教育与我们国内当下并无二致。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要想振兴,要想屹立于世界之林,最终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教育,是那种全民的教育,那种可以把民族的优秀精华代代传承下去的教育,不过与西方世界不同的是,他们是精英式的教育,而我们是全民式的教育。当下的中国,无论是日进斗金的巨富,还是为柴米油盐发愁的底层,在子女教育上的投入都是不计代价的。很多专家学者都在无情地批判我国现在的这种国情,认为我们的孩子太累了,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应该向西方的底层教育一样,放养式的教育,快快乐乐的成长,说句不客气的话,其心可诛!

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孩子们!你们受苦了!但是请你们记住:要想人前显贵,必先人后受罪,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你们今天受的苦,受得累,共和国的勋章上都会为你们一一记录,孩子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