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下雨的时候,滴滴上叫了一辆专车回家,快到小区门口的时候,师傅说给个五星好评吧,出了事这两天要求比较严格,于是给了个五星评价。
说起来,在济南空姐乘坐顺风车遇害之前,从未刻意关注司机师傅的评分,只是在打车看车牌号的时候会扫一眼车型以及师傅接了多少单。
关于评分,在滴滴快车中,不仅乘客可以对司机进行评价,司机也可以对乘客进行评价,也就是所谓的互评,那么这种评价对于司机和乘客有什么影响呢?
在同一区域中,滴滴系统将会给星级高的司机优先派单,订单多的司机会获得额外奖励,对于乘客来讲,如果星级过低,司机同样可以选择拒载,如果你经常叫不到车,或许该反思一下了。
司机与乘客的互评其实在被曝出的时候已经有过一番讨论,在C2C这样一种模式下,互评有利于互相约束、互相监督,司机与乘客能够形成一个信用体系和评价标准。
但是滴滴的互评系统其实是单方面的,乘客对司机的评价司机可以看到并且申诉,司机对乘客的评价乘客却无法看到,更谈不上申诉,如果司机恶意评价的话还将影响乘客的正常使用,这一点令人诟病。
在顺风车功能上,这种互评更是变成一种畸形的存在,从一张滴滴软件的截图我们可以看到,有关于乘客的评价已经不单单是星级了,更是有关于乘客长相气质的描述,而在底下的一些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司机的用词非常欠妥,从屏幕中就能感受到一种猥琐与恶意。
在顺风车司机发布了路线以后,不仅可以看到对方是几个人去哪里,甚至还能够看到对方的长相、年龄、性别等信息,这已经脱离了一款打车软件的本质,更像是单方面的社交软件,可以说让人十分反感。
遇害的空姐在约顺风车的时候就已经被犯罪嫌疑人了解到所有信息,那么他动邪念是在什么时候?是在受害人上了车之后吗?还是早有坏心思,有选择的挑选乘客?
值得一提的是,受害人的同事在此之前便曾受到过这个嫌疑人的骚扰,并且她也对这个司机进行了投诉,如果当时滴滴对这个犯罪嫌疑人进行处理,或许悲剧也就不会发生。
针对郑州顺风车案,滴滴进行自查,发现犯罪嫌疑人使用了其父亲的账号,而原有的夜间安全保障机制不合理,导致在该订单中针对夜间的人脸识别机制没有被触发。
对此,滴滴将顺风车业务全国范围下线整顿一周,并且对于其他平台业务全量司机全面审查,用一切手段清理平台上可能的人车不符的情况。
随后滴滴公布了整改的措施,包括下线顺风车个性标签及评论功能,而且双方的个人信息及头像仅自己可见,在外部显示的头像全部为系统的虚拟头像。
车主每次接单前必须进行人脸识别,最大限度的杜绝私换账号的可能性,并且暂停接受22点-6点期间出发的订单。
体验了一下新上线的顺风车功能,发现乘客以及车主都需要完成注册身份验真,接单身份验真,隐私保护设置以及夜间保护出行等六项措施才能出行或者接单。
目前来看,滴滴已经将承诺的整改措施呈现到了平台上,对于乘客的安全有了一定的保障。
顺风车业务整改后,司机接单或者是乘客出行验真的步骤有些繁琐,这也导致了一些司机不再愿意接单,或许也过滤了一些本就心怀不轨的司机。
在此基础上,专车以及出租车的需求有所增加,叫车的时间比之前增加了许多,不过建立在安全基础上的等待是值得的。
血的教训让滴滴平台整改业务,提升安全系数,但对于网约车这个行业来说,这还远远不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完善制度,对于网约车实行有效的监管,让网约车伤人的悲剧不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