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美文集

隆中对教案一等奖(隆中对课后反思)

发布:网友分享 2024-03-13 22:46:40 阅读次数

一.激发兴趣,强化动机

我设计的“导入”环节是这样的:

1.告诉你一件趣事——一场“官司”打了一千多年,至今双方仍在论争: “三顾茅庐”之地在何处?是在湖北襄阳的隆中,还是在河南南阳的卧龙岗?——这其中可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哟!

这个问题从晋代以来一直争论了一千多年。清代,襄阳籍的顾嘉蘅任南阳知府,为了平息争论,在南阳武侯祠题写了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但这种和稀泥的态度并未使争论断绝。

1988年更换新教材,《隆中对》从语文课本中删去。当时湖北襄樊市的领导认为这是他们一大损失,于是派专人连续5次进京活动,甚至市长亲自出马。终于,2001年10月,《隆中对》与《出师表》一起,重新编入初中语文课本,而且《隆中对》注释:“隆中,地名,现在湖北襄樊。”《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注释:“南阳,郡名,在现在湖北襄阳一带”。

消息传出,襄樊人欢欣鼓舞,说:“当我们的孩子长大后,就不会再有襄阳、南阳之争了。”但这又激怒了南阳人,于是南阳人开展了一个“万人签名”活动,他们请求教育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将《隆中对》改为《草庐对》,将《出师表》注解纠正为“南阳,郡名,在现在河南南阳市”。

2. 襄阳、南阳两地都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诸葛亮隐居躬耕之地是在己方,而且双方似乎还展开了一场保护“文化遗产”的竞赛:双方都有建有规模宏大的武侯祠(图:襄阳武侯祠、南阳武侯祠),都建有“三顾堂”(图),都有“诸葛草庐”(图)……

3. 张老师对襄阳、南阳数度考察(图:1986年8月在襄阳古隆中留影;2007年8月分别在两地考察),可惜队这个问题也是非莫辨……现在,我们就学习这篇打了一千多年官司的课文《隆中对》。

为制作《隆中对》《出师表》两个课件,更为了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拍万张片”的愿望,我在2007年暑假专程去成都、奉节、襄阳、南阳四地一路寻访诸葛亮.。这次“行路”的最大收获是产生了一些“思维的火花”可用之于教学和课件的设计,而且新颖、有趣。这个“导入”就是“行路”产生的“火花”之一。

为此,我很感慨苏辙的“养气”之说。他认为太史公文章“颇有奇气”,原因就在于“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他说:“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上枢密韩太尉书》)我想,同样道理,课者,亦气之所形;课件者,亦气之所形;师者,亦气之所形——此气亦可以养而致。怎样养气?怎样才能把课上得大气?怎样成为大气的学者型教师?答案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 适当运用多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

传统语文教学给学生的信息多是单一的语言文字,相比之下,它是枯燥无味的。学生一天到晚面对白纸黑字,往往提不起兴趣。按照心理学规律,越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越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也越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反之则易于产生疲劳、困倦、厌烦情绪。现在,信息化的语文教学系统中的多媒体、多感官内容,使知识信息变得直观、新奇、生动、形象,具有身临其境、视听结合、图文并茂、声像并茂的效果,当然大大提高学习趣味性,利于产生快乐情绪,也易于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据说连奶牛听音乐都多产奶,何况有更高智力、更丰富感情的人。

信息化语文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还能提高不能用分数衡量的思想素质、智力素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电脑能力(其实是获取、处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才干……总之,其中存在着巨大的潜在价值。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尽量而适当地应用信息化好多媒体的技术与资源。

我设计这一课(及课件),使用的多媒体内容有以下几类:

1.背景音乐——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背景音乐用于课件的首页,上课前打开。这时,不用老师维持纪律,学生的注意力已经被吸引到这一课上来。如果老师再号召同学们:请会唱的同学们跟着唱……那么这一课的气氛就更加和谐和热烈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也就更强烈了。

2.我自己亲自拍摄的与本课有关的名胜古迹的图片。

成都武侯祠

湖北襄阳古隆中武侯祠、三顾堂、诸葛草庐等

河南南阳卧龙冈武侯祠、三顾堂、诸葛草庐等

使用这些图片时,我也展示了自己数度考察寻访诸葛亮的留影,因为这可以用老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感染和影响学生,使他们更加“亲其师,信其道”。

3.网上搜索的图片好自己制作和动画。

中国地图——请你在上面确定“隆中”所在位置。

三国地图——在上面找出新野。

汉代十三州地图——知道荆、益二州的位置了吗?

“天下有变”进军路线图——也找出宛、洛、秦川。

4.e路津梁——点击进入以下三国网页:

三国志

三国演义

三国地图(了解三国演义相关地名,了解当时天下大势)

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论坛/中学语文教育论坛/学生园地/《隆中对》讨论专题”

在谈运用多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信息化”也是一把双刃剑,也肯定会有一些缺点、不足,还会有一些副作用。正如电脑,既是一种最理想的现代化工具,也是一种最理想的现代化玩具;既可以靠它学习知识,增进能力,乃至编写软件,创造财富,成为比尔盖茨式的人物,也可以因它而沉溺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或从事网络诈骗而成为罪犯。

将语文教学“信息化”,比其他学科与更多的争议。虽然它有种种无可比拟的好处,但笔者研究了互连网上的大量课件和多套由软件公司开发的语文教学软件,缺觉得至少存在两大问题。

1.喧宾夺主,用多媒体内容冲击、弱化,甚至取代对文本的感知和阅读。许多半瓶子醋的课件制作者用大量的相干不相干的图片、动画、音频、视频充斥语文课堂,语文课弱化了甚至没有了对文本的解读与感悟,成了多媒体展示课,成了图片课、音乐课、电影课、电视课、动画课。这样搞语文教学的数字化是走向了一条邪路。

笔者认为,课件当然应该是多媒体的。但多媒体的定位,应是文本的辅助和陪衬,对文本阅读起强化作用——是配角而不是主角。多媒体之用,贵在与文本阅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反,喧宾夺主,华而不实,是运用多媒体之大忌。搞语文教学数字化的人应先打好一个基础:知道“语文”是什么,语文课该干什么,先在不用多媒体的情况下把语文课上得扎实和有趣。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多媒体手段,使之更加精彩。打个比方说,语文教学是一只虎,而“数字化”则是为虎添翼。虎与翼相比,重要的不是翼,而是虎。成为虎,添翼之后才厉害;如果是一只鼠,添翼又何如?——蝙蝠而已。

2.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水平不高。许多的所谓课件,都只是多媒体素材加上过去的“五大块”而已。这样的课件,不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和艺术,更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笔者认为,课件的主要内容应是对文本(课文)的感知与阅读,首先应有高水平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设计好三个环节:①开头,应有一个精彩的导入环节,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搞好这个环节,无疑是成功的一半。②主体部分是以阅读为中心的语文训练,这包括整体的感知、各文段的阅读,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理解,包括听、说、读、写、思的训练,包括知识要点的归纳、复习、巩固、积累。这一部分必须扎扎实实,学有实效。教学效果如何,主要在于这一环节。③结尾,应是知识的扩展、运用与能力的迁移。这个环节要力求“余音绕梁,不绝如缕”。有了这样高水平的设计,在加上数字化、多媒体的手段,数字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三.回答问题,深入理解

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是否太狂?作者这样写是什么意图?——并不“狂”。实际上诸葛亮的才能远高于管仲、乐毅。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诸葛亮才能非凡。

为什么“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将军直枉驾顾之”——暗示诸葛亮有大才,不会轻易投靠刘备;“就见”才能表现出刘备的诚意,才有可能感动诸葛亮并赢得他的信任。

先主诣亮,“凡三往,乃见”,仅仅是表现刘备的求贤若渴吗?——表现刘备的求贤若渴;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非凡才能。

“奸臣窃命,主上蒙尘”的“奸臣”是谁?“主上”是谁?这句话指的是什么事?——“奸臣”指曹操;“主上”指汉献帝。这句话指曹操逼迫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

刘备的“信大义于天下”具体是指什么?——兴复汉室,统一中国。

对曹操为什么“不可与争锋”?对孙权,为什么“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曹操占有“以弱为强”的“天时”与“人谋”。今操已拥 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 诸侯。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为什么要先“跨有荆益二州”?——荆州北 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孤之有孔明,犹鱼有水也”属于什么描写方法?起什么作用?——侧面描写。烘托诸葛亮对于刘备的重要性。

《隆中对》被史家称为“千古奇策”,请指出这一“奇策”分为哪几个步骤。——

先消灭割据势力中最弱的刘表和刘璋,跨有荆、益两州——建立根据地,形成鼎足之势。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积蓄力量。

从荆、益二路伐曹——兴复汉室。

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跨有荆、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诸葛亮是根据什么提出这个战略方针的?

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阅读下面这文字,在了解大意的础上回答文后的问题

亮少有逸群(超众)之才,英霸(英雄)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表示诚意),厚相结纳(结交)。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听命)而备失势,众寡(兵力少)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一向)服仰刘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军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称帝),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节选自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这段文字中哪几句话是写隆中对策的过程?它的写法跟《隆中对》有什么不同?——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详略不同。

从这段文字看,“跨有荆、益”的方针是怎样实现的?——亮……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一向)服仰刘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军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

主人天地

谁是学习的主人?——学生。

不要总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要善于自己发现问题。

主动学习:归纳本课知识要点

  1. 文学常识

  2. 容易读错的字

  3. 容易写错的字

  4. 通假字

  5. 古今不同的常用词

  6. 难以翻译的句子

  7. 重要问题

  8. 其他你认为重要的内容

请在中国地图上找到“隆中” 汉代十三州地图,请从中找出荆州和益州 “天下有变”进军路线图
1986年在古隆中 2007年8月在襄阳、南阳两地考察
襄阳古隆中 襄阳武侯祠 南阳卧龙岗 南阳武侯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