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论文一等奖(小学美术优秀论文)
发布:网友分享 2024-09-20 20:44:34 阅读次数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摘 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美术课堂教学做出优化,对于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成效以及学生美术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正因为如此,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做出清晰认知,并依托于美术课堂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做出探索。本文在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做出论述的基础上,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对美术课堂教学策略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学策略;保障措施 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2016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文件对学生所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进行了明确阐释,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以及实践创新。当然,在不同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核心素养所提出的要求也存在一定差异,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则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个方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美术课堂教学做出优化,对于推动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以及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美术课堂教学策略 (一)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以视觉性内容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教学活动,因此,小学美术教师急需要重视学生美术知识的发展,又需要重视学生视觉思维、形象思维的提升。而这一过程,则要求教师能够将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提升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如以《动漫亮相》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收集具有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漫画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主题作品中动漫形象所具有的差异,并促使学生对不同风格作品的特点做出了讨论与认知,这一过程对于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美术表现能力与创意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美术表现能力的提升往往需要依托于实践,因此,重视学生美术表现能力培养与创意实践能力培养的融合,对于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受到小学学生美术素养的限制,学生很难具备较高的美术表现能力与创意时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强化对学生的知道,并使用多样化的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学生的美术理论素养,从而为学生开展创意实践并在创意实践中提升自身美术表现能力奠定良好基础。以《标签与品牌》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美进行挖掘与发现,并掌握生活物品所具有的形态、色彩,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对生活物品进行临摹,这一过程不必要求学生真实的表现现实中的物品,并允许学生通过发挥自身想象力临摹出自身想要表现的物品形态,从而在为学生提供创意实践机会的基础上,推动学生美术表现能力的提升。 (三)审美判断能力与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提升过程与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过程具有紧密关系,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对审美对象做出观察与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对审美对象做出判断、评价,从而实现学生审美判断能力与文化理解能力的协同提升。如以《四季的色彩》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使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要求学生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对一年四季的美感做出论述,并比较不同作品对四季色彩的表现、比较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中四季色彩的差异,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而在一些与文化具有紧密关系的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中,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产生背景以及美术作品中所描绘的历史内容、文化内容以及艺术内容,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对文化的多样性以及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做出了解。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美术课堂教学保障 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是教师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与指导作用的重要基础,为此,教师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并重视将互动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等引入美术课堂教学,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构建良好保障;其次,小学学生美术理论知识的欠缺,是制约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做好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对多媒体等现代教育工具进行灵活使用,从而对美术理论知识进行直观的呈现,继而深化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的认知与掌握;最后,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创意实践活动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对同学美术作品的评价当中,同时要求学生对同学美术作品的内容以及自身所持有的看法与观点做出论述。这一过程对于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审美判断能力与文化理解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核心素养”时期,不仅文化层面的调整必不可少,对美术教师而言,更重要也更现实的是观念的改变和教学方式的调整,这样才能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寻找更多有效而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