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传递正能量

智蕙人生(青竹桃花少年行穿越言情)

发布:网友分享 2023-12-12 10:47:26 阅读次数

  节制物欲、看淡名利、控制情绪,掌握好这三个人生智慧,才能迎来幸福后半生。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说:

  应该给我们的愿望规定一个限度,节制我们的欲望,控制我们的愤怒,时刻牢记着这一事实。

  欲望,就像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紧失去地越多。

  节制欲望,是为了更好得拥有。

  人过中年,人生将半。

  往前看,我们行色匆匆,忙于攫取;往后看,不如返璞归真,学做“减法”。

  节制物欲、看淡名利、控制情绪,掌握好这三个人生智慧,才能迎来幸福后半生。

  节制物欲,不攀比

  爱因斯坦说:生活之累一半源于生存一半源于攀比,攀比是产生烦恼的根源。

  人生的困扰,大多都是攀比造成的。物欲太多,而努力太少。

  晚清名臣曾国藩深得皇帝信任,在十年之间连升十级,这是莫大的荣耀。

  当他升为正三品大员后,按照清朝的制度,坐的轿子可以从蓝色换成绿色,抬轿子的人也要从四个增加到八个,并且还要配备引路人和护卫。

  但令百官诧异的是,曾国藩自升为三品官之日起,除了不得不增加两名护卫外,仍然乘坐着四人抬的蓝色呢子轿,连引路人和扶人都省了去。

  不久,曾国藩又升为二品大员,部下认为这下总该换轿子了,向他举荐了四名轿夫,还要将他的轿子升格为八抬大轿。

  然而,曾国藩再次拒绝了部下的好意。

  这天,曾国藩乘坐自己的四抬轿上朝,在一个狭窄的巷子里,与某官员的八抬大轿“狭路相逢”。

  官员看到对面是四抬轿子,以为里面坐的是比自己身份低微的官员,便不动声色端坐轿中,等待曾国藩让路。

  轿夫更是飞扬跋扈,二话不说将曾国藩从轿里揪出来,嘴里还骂骂咧咧。

  然而,当官员看到对方是官职更高的曾国藩时,顿时吓得慌忙下轿,不停向曾国藩叩头谢罪。

  曾国藩反而将这位官员扶起,笑着说道:“是本官的轿子挡了大人的道,不怪你,不怪你。”

  从此,三品以上的大员出行,都会向护轿随从交代一句:“长点眼睛看好了,曾大人坐的可是蓝色呢子轿。”

  曾国藩

  曾国藩不仅自己不显摆不攀比,还在家书中多次告诫弟弟:要俭以养廉、直而能忍。

  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做出了“俭”和“廉”的表率。

  曾国藩常年穿着土布衣服,最好的衣服是一件天青缎马褂,只有在重大庆典和重要活动时才穿。

  他在吃的方面也非常简朴,每顿只吃一道菜,绝不多设,被誉为“一品宰相”。

  《菜根谭》中有言:“人生减省一分,便超脱一分。”

  世事多繁杂,人事总消磨。只有告别外在的浮华,才能活出内在的丰盈。

  当然,节制物欲并不是要求节衣缩食,刻意过贫苦日子。

  而是指在生活的历练中,学会权衡与取舍,减少不必要的物欲和执念,给自己留一份清静,以获得真正的心灵自由。

  人过中年,就要减少物质享受,提高精神追求。

  给自己的心灵减负,才能活得优雅坦然。

  看淡名利,不贪婪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芸芸众生,熙熙攘攘,莫不是为了利益而奔波劳碌。

  那么,世上有没有看淡名利的人呢?

  90年代,央视专栏《东方之子》栏目组,采访著名书画家及教育家启功。

  负责人联系启功时说:“我们这个栏目档次高,采访的都是知名的专家学者社会精英,故名《东方之子》。”

  老先生听后直接拒绝道:“我不够你们的档次,我最多是个东方之孙。”

  认真做学问的人,从来不需要这些外物的加持。

  还有我们熟知的学者钱钟书,一生都在甘于寂寞,刻苦钻研学问。

  他的小说《围城》发表以后,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在国外反响也很大。

  新闻界的记者想采访他,文学界很多人想结识他,但都被他婉拒了。

  有个外国记者看了《围城》后大为赞赏,并多次打电话想采访钱钟书,全被钱钟书婉言谢绝。

  但很显然,这位记者并没有死心。

  钱钟书风趣地对他说:“如果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记者听完也不由地笑了,便不再勉强钱钟书。

  果然,真名士自风流。

  正如诸葛亮所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唯有看淡名利、认准目标、踏实努力,才能在人生路上有所成就。

  那些落马的贪官、娱乐圈翻车的“偶像们”,都是因为追逐名利而糊住了双眼。

  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做出挑战道德和法律底线的事,最终让自己身败名裂。

  《道德经》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懂得知足,不贪婪的人,不会感觉到自己缺少什么;懂得适可而止的人,不会遭受耻辱与危险。如此,便可以长久。

  人过中年,不妨试着放慢脚步,聆听自己内在的声音。

  减少对外物的执着,提高自我精神的成长,才能活得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