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传递正能量

城南旧事林海音简介(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亲身经历吗)

发布:网友分享 2023-12-15 17:00:30 阅读次数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小说《城南旧事》的结尾,主人公英子在赶去医院见父亲最后一面时,望着庭院里凋谢的夹竹桃,默念出这句话。

  这是著名女作者林海音给笔下小英子童年画上的句号,也是现实中她自己童年的终结。

  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在日本大阪出生,原名林含英,英子就是她在北京(当时叫北平)度过童年时的小名。

  《城南旧事》插图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人到中年时出版的一部以自己7到13岁生活为原型的小说集,影响深远,乃至于很多人心中林海音永远都是英子。

  可真正属于林海音的精彩人生,却是从小说故事结束之后才开始。

  林海音祖籍广东蕉岭,家族很早就迁居至台湾苗栗,是当地的客家望族。

  林海音的父亲林焕文1917年带着妻子到日本大阪经商,次年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这是他们的长女,取名林含英,就是未来的林海音。

  林家家底深厚,但林父却并不喜欢经商,他从小热爱文学,想当作家或者记者,这样的性子当然做不好生意,没过几年就关门大吉。

  生意失败并没有给林家带来什么灭顶之灾,林父反倒是趁机开始追求理想。

  林海音童年时的照片

  当时的台湾是日本殖民地,厌恶日本帝国主义的林父不想生活在那里,于是去北京追求理想。

  在北京站稳脚跟后,林焕文把妻女也接来团聚,此时林海音不过四五岁,之后的二十五年,她都生活在北京。

  因而北京这座古都的城市文化,深深影响了林海音的一生。

  林海音在北京无忧无虑的生活到1930年,就在这一年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侵入到她的生活,几乎把她的家摧毁。

  1928年日本人为了全面侵占东北,设计暗杀了当时实际控制东北的奉系军阀张作霖。

  虽然之后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通过东北易帜河山统一等方式暂时稳住了局势,遏制住日本侵华的行动。

  但日本人的侵略野心已经被越来越多中国人知晓,特别是生活在东北的爱国人士,对此更是感触日深。

  林海音的叔叔此时在大连生活,因为是来自台湾,所以十分了解日本侵略者的凶残和狡猾,于是秘密加入抗日组织。

  可惜很快就被日本人发觉,逮捕他之后,在狱中将其毒杀。

  出事后,林焕文就赶去大连,可只来得及给弟弟收尸,亲眼目睹手足惨死和日本人的嚣张,让他心如刀割、五内俱焚。

  操持完弟弟的丧事后,林焕文就病倒了,他原本肺脏就不好,沉重的打击和无法纾解的愤怒让他旧病复发。

  缠绵病榻几个月后,林焕文望着软弱的妻子、7个稚嫩的儿女和山雨欲来的局势,含恨闭上了眼睛。

  青年林海音

  在患病的几个月里,林父就不断把“闯练”“(孩子中)你最大”的意识灌输给作为长女的林海音。

  让林海音小小年纪就完成心理建设,父亲不把她当孩子看,她也不会撒娇逃避:“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于是林海音很小就养成了早熟稳重、充满闯劲又不爱依赖别人的独立性格。

  父亲留给她的,不仅仅是性格的塑造,对文学的热爱、对新闻的兴趣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厌恶,都成了林海音生命和性格的标签。

  《城南旧事》封面

  这些特质甚至改变了林海音的命运,并帮助她在成年后获得了幸福成功的人生。

  父亲去世后,因为母亲没有工作,所以一家八口除了吃老本,其他经济来源就是远在台湾的家族。

  林焕文的父亲此时还在世,得知儿子去世后,曾经写信让儿媳带着孩子们回家乡。

  林海音从小深得父亲痛恨日本殖民侵略的教导,不愿意回去接受日本殖民教育,更不想让弟弟妹妹们连中文都还没学会就开始学日文。

  所以勇敢的写了一封长信,向祖父阐明了父亲生前的意愿和他们在北京生活的现状,成功说服了祖父,让他们一家留在了北京。

  晚年林海音

  解决了大问题之后,林海音也毫不犹豫地把家庭日常管理的重担挑在肩上。

  林母黄爱珍15岁就嫁人,所以没念过什么书,性格很温柔,行事甚至有点软弱,但她自有一份独特的外柔内刚。

  她从来不是一个强势的女人,丈夫在时依靠丈夫,丈夫去了就服从女儿,但这份柔顺又维护了家庭氛围的和乐,且不带条件,不拖后腿。

  因此林海音虽然13岁就成了家里的主心骨,帮助母亲拉扯养活6个弟弟妹妹。

  但她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艰难而变得尖酸严苛颐指气使,反倒是养成了大气爽朗心思细密的性格。

  这不得不说有母亲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