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传递正能量

虾米文学(虾米文学精选短句)

发布:网友分享 2023-12-06 14:29:01 阅读次数

民国时期的文章,多少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读起来多少有些隔阂感。然而萧红的文字则不同,诗化、率真而自然,直抵人心,无愧于“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赞誉。然而,这样一个惊才绝艳的女子,竟一生颠沛流离,不得安生。

纵观萧红一生,总是遇人不淑,情海沉沦,重复着一再被践踏被抛弃的厄运。她与表哥陆振舜私奔,被抛弃;再回过头来找原先的未婚夫汪恩甲,然后怀孕,临产前被弃;遇到萧军,当天上床,新生儿送人,爱人出轨、被家暴;怀着前任的孩子再嫁端木蕻良,然后,陷于战争、婴儿死亡、病入膏肓......她这短暂的一生,可以说是生命不止,折腾不休。

萧红与萧军

有时候,真是让人看不明白她到底想要什么?追求爱情,却不尊重爱情,轻易宽衣解带,两次怀着前任的孩子另投他人怀抱。向往自由独立,却屡屡依附男人,从这个男人到那个男人,从这张床到另一张床,从一种攀附到另一种攀附,从一种被弃到另一种被弃,生生将自己的身体与情感尽数掏空。

张爱玲

而张爱玲呢,论才情不在萧红之下,以生花妙笔展现复杂人性,入木三分,令人叹服。然而,说起她与胡兰成的纠缠,她真是将自己埋到了尘埃里。她在送给胡兰成的照片背面写上: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而事实上,鲜花只能开在阳光下,低入尘埃,除了腐烂,没有出路。

张爱玲和胡兰成

所以,胡兰成新欢结了一个又一个,她选择一再隐忍,甚至,出钱接济他和新欢,免他生活陷入困惑。有次胡兰成出逃时,她甚至资助30万,将自己两本新书的稿酬尽数给他了。纵然如此,她的爱情还是死了。好在张爱玲不似萧红,她终究有自食其力的能力,至少在经济上她不需要依附于男人。张爱玲最终死在美国寓所里,尸体在一个星期后才被发现。一代才女,光芒四射,终究繁华落尽,孤独死去,令人不胜唏嘘。

萧红、张爱玲,不缺才华,不缺灵慧,然而,终究没能幸福温暖一生。反观她俩的成长经历,你会发现两人的童年十分相似。

萧红曾说:“我的家是荒凉的。”因萧红幼年丧母,父亲冷酷暴戾,再婚后基本上对萧红不闻不问。萧红自小就缺乏父母的关爱。长大后,父亲更曾因她私奔抗婚将她软禁。可以想见,在这个家,她既不得到温暖,也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意志,完全没有存在感。所以,这就造就了她成年以后如同吸血鬼般追逐被爱的感觉,男人换了一个又一个,渴望从不同的男人身上寻求存在感。然而,她却一再重复被抛弃的命运。因为,不会有人真心喜爱并尊重一个“吸血鬼”和“讨债鬼”。

此外,严重的被忽视感和被抛弃感已经植入她的血液深处,成为她自身的一部分。托利在《当下的力量中》将之成为“痛苦之身”。它相对独立,又深埋在潜意识之中。为了生存,它必须以“痛苦”为食,鬼使神差地促使你不断地重复童年的痛苦。所以,萧红表面上的行为是在积极地追逐爱情,追逐幸福,却一次又一次地堕入痛苦深渊。

而张爱玲出身于贵族之家,父亲是一个封建遗少,性格乖戾暴虐,抽鸦片,娶姨太太,母亲是曾经出洋留学的新式女子,父母长期不和,终于离异。后来父亲续娶,张爱玲与父亲、继母关系更为紧张。有一次,张爱玲擅自到生母家住了几天,回来竟遭到继母和父亲的毒打,更被父亲关在屋里好几个月,连得病了也不给请医生,张爱玲甚至觉得“就是死在园子里也不会有人知道”。

这样可怕的童年,怎么可能不在孩子的心里投下浓重的阴影呢?连至亲之人都不爱自己,这会严重破坏孩子对爱的信心,她会不相信自己能够被深爱。所以,她势必得做点什么,以证明自己是值得爱的。对于胡兰成,她就是如此!她可以低下高傲的头颅,一再降低底线。最开始,胡兰成有老婆,她的说法是“你只要在我这里来来去去就行了”。从一开始,她就没有设好底线,所以,胡兰成完全无所顾忌,甚至敢于在与她有婚约的情况,另娶他人。

在当时,旁人很难理解张爱玲对胡兰成的痴恋。那时候张爱玲事业如日中天,年轻貌美,而胡兰成背着“汉奸”的骂名,还是有妇之夫,年岁更是大得几乎可以当张爱玲的父亲,两人无论如何都看不出般配,然而她却如着了魔。在我看来,张爱玲爱上胡兰成完全在情理之中。

关于“恋父情结”,大家耳熟能详。胡兰成这个人,确实与张爱玲的父亲有些相似,雅而好文,颇有几分小才,风流成性,不负责任,所以,张爱玲被压抑的对父爱的渴望成功被唤醒。

亲密关系,绝大多数时候是亲子的关系的复制。心理学家武志红曾提到,恋爱,是为了“重温童年的幸福”和“纠正童年的错误”。显然,张爱玲的婚恋心理属于后者。因为儿时不被父亲所爱,长大后,找一个和父亲相似的男人,从这个男人身上获得爱,以修复“童年不被爱”的创伤。然而,这种“改造梦想”多数不可能成功,因为,父亲不会因为你的意愿改变,这个男人同样不会。

林徽因

同为才女,林徽因与冰心的婚恋生活则平顺得多,这绝非偶然。林徽因虽然父亲常年在外,母亲没什么文化,但她的童年却并不晦暗。幼小的林徽因和一群表兄弟表姊妹住在杭州祖父大院里,享受了大户人家少爷小姐们都有的欢乐。她的启蒙教育落在同住一起的大姑母身上。姑母忠厚和蔼,知书达理,待林徽因亲胜生母,更弥补了母亲性格、文化方面的缺陷。而冰心更不用说了,我们从她的诗文里就可以感受到她自小是沐浴在温暖的母爱之中。

当一个孩子从小就能得到丰沛而健全的爱,长大后,他的心灵就丰盈而有力量,他会去追逐梦想,追逐更广阔的世界,而不会整天陷入于痴缠苦恋之中。他尝过爱的滋味,知道爱是什么。爱是温暖饱满,爱是自然而然。太用力,太偏激的爱,往往是不太对劲不太正常的,他们不会轻易接受,更不会拼命追逐。

徐志摩

就比如,徐志摩知识渊博,谈吐风雅,相貌英俊,更是对她展开炽热追求,甚至不惜抛弃妻子,换上一般女子,早就趋之若鹜,如坠云里雾里,只因为,这样的爱太强烈,太容易让人有存在感。然而,林徽因却最终选择了志趣相投的梁思成。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无比正确,梁思成真正做到了爱她敬她一生。她内心饱满而坚定,完全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完全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不会轻易被迷雾遮了眼。

林徽因与梁思成

后来,徐志摩认识了陆小曼,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其时陆小曼已是有夫之妇。说到底,徐志摩这个人爱情至上,规范、契约、责任,于他而言轻如鸿毛,这种人,适合当一时的情人,却不适合做一生的伴侣。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须知,认识徐志摩时,林徽因不过16岁,那么年轻,却那么睿智,那么冷静,只因内心丰盈,不容易被“激情”诱惑。

金岳霖

很多女人能拒绝男人的钱,却不容易拒绝男人的深情,大约,男权社会下的女人,很难不受忽视,很难得到充沛的关注,内心多少有些匮乏。然而,林徽因却能拒绝金岳霖。在我看来,金岳霖比徐志摩更加具有杀伤力。徐志摩当初再炽热,也不过转眼几年另娶他人,而金岳霖,却是默默在身后,关注了她一生,也爱了她一生,哦,不,在她死后,爱还在继续。

婚姻生活难免平淡,难免有摩擦,难免有疏忽,我相信梁思成和林徽因也不会例外。在这种时候,女人是不容易在丈夫那里找到存在感的。何况,背后有那么一双深情注视的眼睛,难道不会动摇吗?然而林徽因终究是林徽因,她看得到自己的存在,有自己的坚持,所以,不需要通过别人的关注来获取存在感,她感动于金岳霖的深情,但不会让自己沉溺。

都说“姻缘天注定”,那到底什么是天呢?这个“天”,或许就是你儿时的生活环境,亲密的人对待你的方式。没有人可以选择父母,但是,可以选择自己如何成长。不妨静下心里,觉察自己,反思自己,你当下的哪些选择,哪些行为模式,是在重复你童年的苦难,你如何让自己强大,如何去改变这个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