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也许余华在《活着》里面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活着仅仅只是为了活着,就像在同名话剧中,黄渤饰演的富贵说的那样:“老子死了也要活着。”这看似矛盾的一句话,不正想告诉我们:活着哪里需要什么理由?仅仅就是为了活着。
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另一本书,于娟的遗作——《此生未完成》。
这本书是于娟的抗癌史,是“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
是一本可以解决困扰着很多人一个问题: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于娟和《活着》里边的富贵不同,富贵可以健康地活着,他可以用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一辈子去考虑清楚活着的意义,可命运给于娟的时间太短了,从发现癌症第四期到死亡,上帝只给了于娟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于娟仅仅用了一年零五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找到了“活着的意义”。而且还那么深刻,那么令人感动。
生死临界点上
2009年12月,于娟被诊断成乳腺癌第四期,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骨髓当中。那一年于娟只有32岁,复旦大学青年讲师,有一个一岁多的儿子刚会叫妈妈。如果不是癌症,她也许会逼迫自己喜欢做学术,用两三年内评上副教授,再用两三年,混个教授。
一切似乎都只是刚刚开始,可无情的病魔突然出现,让一切又要戛然而止。
2010年5月,于娟开始在博客当中更新抗癌日记,于是就有了这本《此生未完成》的基本雏形。
那段时间,于娟写下了那句流传最广的一句话: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就当作是一场无畏布施吧
佛曰:布施有三,财施法施无畏施。
所谓无畏施:在众生身心不安、恐惧、害怕的时候,能够帮助他,消除他的恐惧,这样的布施就叫做无畏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