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讲:“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秋分,是秋天之半,这一天昼夜等分,阴阳各半。
此时天地转冷,万物由盛转衰,已经可以明显感受到天地生机的收敛。
一花一人一世界,一树一叶一知秋。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文人墨客咏诗诵词的时节。
借着秋风秋雨秋景,谈思念之情,诉离家之愁,说人生之味。
千种万种,汇入诗中,千百年后的我们,依然可以在其中看到古人笔下的斑斓秋色,领略诗人们的感悟与人生。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我们常说:愁,为心上秋。
自古以来,秋天就是愁的象征。
秋天草木枯萎,万物凋零,触景生情,人的心情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每到秋天,文人墨客都会悲叹秋风萧瑟,秋景萧条。
刘禹锡这首诗却是例外。
公元805年,时年37岁的刘禹锡,被贬到偏远的朗州。
37岁正是人生壮年,前途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遭逢大难,绝大部分人都会从此一蹶不振。
刘禹锡却没有消沉,借助这首诗,写出内心的豪情与志向。
谁说,秋天就是悲苦的象征呢?秋日明明远胜春朝。
秋高气爽,万里晴空,一片开阔景象。
诗人自比为鹤,排云而起,直上云霄。
其中既有看破世事的豁达,又有激昂奋进的心态。
谁说秋天都是一片萧索,谁说逆境一定黯然神伤。
万事万物都在人心里。
只要人的内心不萧索,处处皆是旖旎风光。
只要人的内心不投降,人生自然永远有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