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传递正能量

双城记读后感200字(双城记 读后感)

发布:网友分享 2023-12-26 14:58:14 阅读次数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月,那是愚蠢的年月;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绝望的冬天;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我们都直奔天堂,我们都直下地狱——总而言之,那个时代和当今时代如此相似,以至当年有些显赫一时的权威人士坚持认为,无论对它说好说坏,一概只能使用最高级的比较词语”。

  这是Charles Dickens《双城记》中的经典开头,他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通过马内特医生一家充满爱与冒险的遭遇,揭示了那个时期英法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生活。

  狄更斯笔下的马内特医生无疑是“理想的化身”。他在遭遇到侯爵兄弟迫害十几年之久的悲惨境遇下,为了女儿露西的幸福,将自己对侯爵家族的憎恶压制心底,用宽容宽恕的心态接纳达尔奈,同意了他与露西的婚姻。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为了搭救女婿,带着女儿赶往巴黎,希望用他在巴士底狱18年被监禁的经历能博得法国人民不处死达尔奈的恳求。但是一波三折,人民的怒火无法平息。“马内特医生”善良、宽恕;“露西”仁爱;“达尔奈”正直,他们都是人道主义的化身,但是,依赖道德榜样来化解尖锐的阶级矛盾,解决下层劳动人民和上层贵族阶级之间的激烈冲突是具有局限性的。所以,最后,代表“冷酷无情且懦弱”的卡顿为了挚爱露西的幸福代替达尔奈上了断头台。

  其实,卡顿才是最能代表“双城记”的人,作为英国律师的他为了“爱”埋葬在巴士底狱下的法国。他“不完美”但是却又“完美”。

  在贵族阶级的残暴压制下,人民群众迫于生计,必然奋起反抗。这种反抗是正义的。但是革命最后“失控”又演变成另外一种暴力。革命人民盲目屠杀,在憎恨贵族社会对他们残酷压迫的同时,自己也变成了一种畸形的社会阶层,除了仇恨和报复,一无所有。

  在狄更斯看来,每一个时代,都成全了一部分人,也淘汰了一批人。英法两国动荡不安的局势,给人民带来无尽的苦难,但同时尖锐的阶级矛盾使得旧秩序崩溃,新秩序建立。起先,天下是属于国王的,后来,天下是属于人民的。对于贵族阶级来说,这是最坏的时代,因为一切都变的开放、公开,人们从宗教的教义和戒律束缚中解脱。对于人民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因为一切尺度都变成了价值尺度,创新者会如鱼得水,大行其道。

  旧世界里的每个人需要的是一个“价值传输点”;而在新世界里,每个人需要的是一个“价值放大点”。但是,不管是旧世界还是新世界,最好与最坏都没有绝对的界限,一切都是轮回!

  就像一开始革命是正义的,但是到最后正义的人拿到话语权后又会重蹈着他们当初最讨厌的人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