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的象形文字:印度文字系统的演变和使用
*
印度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文字系统也是世界上最复杂和多样化的之一。印度的文字系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千年左右,当时出现了一种神秘的象形文字,被称为印度河文字。这种文字是与哈拉帕文化(绝大多数遗址分布在现在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有关的短串符号,使用时间约是公元前2600–1900年,从使用时间约在公元前3500–3300年的早期印度河文字演变而来。这些文字分布在十几种环境的文本中,包括陶器、铜器、玉器、印章、石碑等。印度河文字的内容可能涉及宗教、贸易、政治、社会等方面,但至今仍未被完全破译,其语言属性和与其他语言的关系也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印度河文字是古印度最早的书写系统,但并不是唯一的。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另一种书写系统出现在印度南部,被称为婆罗米系文字。婆罗米系文字是从印度孔雀王朝的婆罗米文衍生而来的一种书写系统,属于元音附标文字(Abugida)。其被广泛使用于南亚、东南亚、部分中亚及东亚地区。婆罗米系文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个辅音字母都默认带有一个短音a(或者类似a的音),如果要表示其他元音或者无元音,则需要加上相应的附加符号或者省略符号。婆罗米系文字也有一个共同的起源,就是婆罗米文。
*
婆罗米文是一种古老而神圣的书写系统,其最早的形式可能源自阿拉姆文或者腓尼基文。婆罗米文最初用于记录梵语,梵语是古印度吠陀时代(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所用的语言,内容为大量赞美诗、咒语、宗教哲学论述构成的文集,形成了印度最早的宗教经典以及大部分印度宗教的基础。梵语后来也成为了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0世纪)印度文学、科学、哲学等领域的通用语言。梵语属于印欧语系中的印度-雅利安语支,与其他许多现代语言有着共同的祖先。
*
婆罗米文在印度的发展和传播,与印度的历史和文化密切相关。婆罗米文在各个地区和时期,根据不同的语言和习惯,产生了许多变体和衍生,形成了婆罗米系文字的多样性。婆罗米系文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北婆罗米系文字,一类是南婆罗米系文字。北婆罗米系文字主要用于印度-雅利安语支的语言,如梵语、印地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尼泊尔语、藏语等。南婆罗米系文字主要用于达罗毗荼语系和南亚语系的语言,如泰米尔语、马拉雅拉姆语、泰卢固语、卡纳达语、僧伽罗语、高棉语、泰语、老挝语等。婆罗米系文字也被引入了一些非印度-雅利安语支的语言,如蒙古语、满语、朝鲜语等。
*
婆罗米系文字是印度文字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也不是全部。在印度东北部和东部,还有一些属于汉藏语系的语言,如阿萨姆语、曼尼普尔语、孟族语等,它们使用了一种称为布拉姆文的书写系统。布拉姆文是一种与婆罗米文有关但又有所不同的书写系统,其最早的形式可能源自公元3世纪左右的孔雀王朝铭文。布拉姆文也有许多变体和衍生,如阿豪姆文、梅蒂文、八思巴文、索永布文等。布拉姆文也被引入了一些非汉藏语系的语言,如加拿大原住民音节文字等。
*
印度文字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系统,它反映了印度的历史和文化的变迁和交流。印度文字系统不仅仅是一种记录信息的工具,也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印度文字系统的演变和使用,是印度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印度人民对世界文明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