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传递正能量

老龙头导游词讲解(老龙头旅游攻略)

发布:网友分享 2024-05-02 21:39:56 阅读次数

到山海关一定要去看老龙头,这才是万里长城的真正起点。

我们都知道,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像一条巨龙腾飞盘旋在祖国的大地上。穿过大漠,攀缘贺兰,飞越太行,自燕山而下,直奔渤海,骤然耸起一道雄关——山海关。

到了明隆庆年间,蓟镇总兵戚继光为了加强防御,又在老龙头修建了“入海石城”,把山海关长城延伸入渤海约有二十余米。以巨石垒城,一半位于海平面之上,一半潜在海水之下。据说,初建时,曾在海平面下埋了好多铁锅,以减少海水对建筑的冲击。而且,巨石与巨石之间都有“燕尾槽”,以铁水浇筑,连接起来,使其建筑更加坚固、持久。

 

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海,引颈海中,迎风舞浪,弄涛戏水,故而得名“老龙头”。老龙头也就成了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城北的角山长城、东北的威远城构成犄角之势,拱卫山海关城。

到了清代长城内外成为一统,老龙头便失去了军事防御作用,却成为了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观光览胜的佳境。据说,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皇帝都多次到过老龙头。特别是乾隆皇帝就有4次登楼观海,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墨宝。如今,老龙头更成了旅游胜地,迎接着海内外游人。

 

我们一家更是凑趣,来此游玩,最高兴的还是在海边,观海听涛,劈浪戏水,翘首远望。海里有座海神庙,深入海中约有百米,楼阁亭台,错落有致,三面环水,八面来风。据说是古代渔民祭奉海神保佑平安所建。庙前牌坊,前书“安澜”,后书“伏波”,表达着人们祈求风平浪静,行船安全的愿望。海神殿上方有“汇溟宁宴”匾额,左右楹联:“翕受奠坤维澜安拱极,灵长资坎德派演朝宗。”均系乾隆皇帝御笔。

殿中供奉海神,故称海神庙。这里也有鼓、钟楼,不时钟响。听着钟声,望着海神庙,不由也写一诗:“极目壮怀神庙中,长波万里启东风。浪花飞溅钟楼上,湿透声音难远鸣。”大海扬波,涛声依旧,真的影响湮灭了钟的声音。

 

大海的北面就是澄海楼,我们又向澄海楼奔去。澄海楼可以说是万里长城东部起点上的第一座城楼,高踞于老龙头之上,是老龙头的绝对制高点,背山面海,雄伟壮观。澄海楼始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康乾年间,再建于改革开放。

楼上有明大学士孙承宗所书“雄襟万里”和清乾隆皇帝所书“澄海楼”匾额。里面还有一匾“元气混茫”,也是乾隆皇帝所书。左右楹联是:“日曜月华初太始,天荣海色本澄清。” 澄海,即“大海澄清,海不扬波”流传的一个典故,寓意盛世,象征着圣人治国,天下太平,故又称作为“知圣楼”。

 

楼城台前西侧有一独耸的古碑,上书“天开海岳”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不知是谁书写,把老龙头一带海阔天高,山岩耸峙的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传说是唐朝薛仁贵征东所立,那就是唐朝遗迹了。

楼脚下东侧还有一座御碑亭,御碑亭内“淑碑”也是乾隆皇帝所题。有人说,乾隆皇帝准备题写“御碑”时,不知怎么想到了“淑妃”,竟写成了“淑碑”。但我查了《历代名家草字选》,还是应该念“御”,是御字的草写,不应该念“淑”,要不然怎么叫“御碑亭”呢!真是有人糟改乾隆皇帝。

 

碑上还刻有乾隆皇帝观沧海《再题澄海楼壁》诗:“我有一勺水,泻为东沧溟。无今亦无古,不减亦不盈。腊雪难为白,秋旻差共青。百川归茹纳,习坎惟心亨。却笑祖龙痴,鞭石求蓬瀛。谁能忘天倪,与汝共濯清。”

这就引出了长城上的另一座石碑:“一勺之多。” “一勺之多”出自四书《中庸》:“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也有人说系乾隆皇帝题写。因乾隆皇帝观沧海《再题澄海楼壁》诗中第一句就是“我有一勺水,泻为东沧溟”。更有人演绎,乾隆皇帝曾在此接见过外国使者,外国使者夸赞渤海好大呀!乾隆皇帝“谦虚”地说:“不过,一勺之多!”看来像是杜撰,乾隆皇帝能跑这儿接见外国使者?倒也能说明,乾隆皇帝没少来此。

 

从澄海楼俯视前望,那就是“入海石城”了。吞海吐浪,激雪飞涛,海天一色,波光渐远。这就是老龙头的意义,这就是老龙头军事防御的重要意义。特别是靖卤台,卤,指海水,又谐音靖虏台,据说,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平静海水,一是平定敌虏,是明代长城唯一的海上敌台。可称得上是老龙头海防要塞的桥头堡。

游览之余,感怀多多,我不由又赋一《澄海楼》诗:“弄涛舞浪老龙头,放眼襟怀澄海楼。历代名人多顾揽,长城拱卫写春秋。”

 

再就是宁海城了,周一里,高二丈,门二居,系明巡抚杨嗣昌所建,主要作为屯兵、操练士兵所用。有龙武营、守备署、显功祠,也是老龙头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看来,更是我国现存完整、规模较大的明代军营。

整个游玩老龙头,又写一首七律:“缚山镇水老龙头,万里长城独占幽。联袂共生征战力,衿喉常使帝王谋。而今盛世重装点,昔日要津成胜游。大海扬波仍本色,雄关照样耀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