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传递正能量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发布:网友分享 2024-06-21 21:55:49 阅读次数

【摘要】

随着升学考试的竞争力增加,家长和学生对学习的关注程度极高,中学生因学习而焦虑的状况普遍存在,而且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焦虑表现。它是学生群体中一种特定的紧张状态。为了找到学习焦虑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从而更好的做好应对之策,预防和减轻学习焦虑的发生,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让中学生更加快乐、高效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郑州市1362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定制问卷”以及《心理健康测验量表》(MHT)进行调查。研究中学生学习焦虑的现状及其特征,探索学习焦虑的影响以及学校、社会和家庭应该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学习焦虑 中学生 心理健康 对策

第一部分:学习焦虑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大敌

1. 焦虑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影响因素

《心理学大词典》对焦虑的解释为焦虑(anxiety)是个人预料会有某种不良后果或模糊性威胁将出现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其特点是紧张、忧虑、烦恼、害怕和恐惧。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断乳”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智还在成熟的过程中, 压力、矛盾等冲突导致的心理波动与困扰使他们很容易陷入焦虑的泥淖。

学习焦虑指在学习过程中对现实与预期中的自身价值感到怀疑,从而形成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过度的学习焦虑会使学生产生情绪波动,干扰学习过程, 影响学业成绩,甚至损害身心健康[1]。在程俊玲等《学习焦虑研究综述》一文中对学习焦虑的解释为:学习焦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现实或预期的,对自己自尊心和价值感构成威胁的特定学习结果担忧的情绪反应 ,对学习成就有消极作用[2]。学习焦虑常表现为心神不宁、自卑自责、头疼头晕、惶恐急躁等。过度的焦虑使得注意力难以集中,干扰记忆的过程,影响思维的活动,而且对身心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学习焦虑不仅是学习优异的拦路虎,而且是我们生命中的一种慢性自杀。

21世纪被称为焦虑的年代, 有关研究成果表明, 中国中学生的平均焦虑水平高于小学生和大学生, 高于同期的美国中学生 。刘亨荣等在《中学生学习焦虑与学业成绩及心理健康的关系》一文中表示,63.2%的中学生处于重度学习焦虑状态[3];根据丁树荣等的《中学生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中学生有焦虑症状的人数占 29.8%[4] 。焦虑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在郑维维的《中学生焦虑的调查研究及其对策思考》中,结果显示有50%以上的学生存在程度不等的焦虑问题。

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社会环境以及家庭对中学生的要求所造成的影响,中学生的焦虑类型包括:学习焦虑、社交焦虑、生长焦虑。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测评量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是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按焦虑情绪所指向的对象和由焦虑情绪而产生的行为两方面测定。由此可见,焦虑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中起着首当其冲的影响作用,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2. 学习焦虑是中学生焦虑的最大类别

李戎、卓胜利、李娟等从学习焦虑及其形成过程出发,探寻中学生学习焦虑与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的关系,寻找策略[1]。刘亨荣,郑红, 孙苗苗等在《中学生学习焦虑与学业成绩及心理健康的关系》一文中,分析中学生学习焦虑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的关系[3];王希永在《中学生学习焦虑及其并发症》一文中,发现中学生许多不健康心理都与学习焦虑相关 。学习压力过大是造成中学生心理偏常或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5] 。张媛媛、敬攀、乔正学等在《中学生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得出结论:中学生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焦虑情绪与学习压力、手机使用时间等关系密切[6]。

前人的研究主要着重于分析中学生的学习焦虑影响因素,本文纳入新的探索点,找出学习焦虑的分布特点,研究中学生学习焦虑的现状及其特征。

心理学界称中学阶段为“心理危险期”,中学生面临“升学和就业压力” ,长期处于竞争、紧张和恐慌状态 ,更容易导致学习焦虑问题。无论是是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的匮乏,还是自我管理、抗压能力差、学习拖延、茫然没有目标等问题,亦或是情感上的自卑和缺乏社交能力,都会让中学生产生焦虑情绪,在每天繁忙的学习压力之下,自然地体现为学习焦虑。

在本次所进行的研究中对常见的诱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进行了调研,包括父母关系、学习压力、同伴交往矛盾、个人情感问题、父母离异、游戏上瘾、师生矛盾等,调研结果显示,学习压力排在首位,占到31.63%,这与引发学习焦虑密切相关。

 

在对中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调研中发现,仅有8%的学生学习不会受到学习焦虑的困扰,而对学习高度焦虑以至于无法安心学习的学生高达47.67%,说明本次调查的中学生受到学习焦虑情绪影响较严重。赵小萍2012年关于中学生学习焦虑调查中56.2%的高度学习焦虑的检出率(赵小萍等《重点高中学生学习焦虑状况调查研究》)[7]。这些数据说明,学习焦虑是造成中学生心理异常 、 心理障碍的主要 “杀手”。在全国范围内中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焦虑已成为这个阶段最突出的心理问题之一。一方面原因可能是国家教育资源不足、学生的竞争压力大,另一方面原因可能是家长和学校将其自身的焦虑传递给学生。因此,学习焦虑也成为了中学生焦虑类型中最大的类别,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更为普遍的影响。

3. 学习焦虑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1学习焦虑的正面影响

不少心理学家发现 , 在学业上能充分发挥潜力的学生往往比一般人表现 出更多的焦虑。一些研究指出 ,在小学阶段 , 焦虑一般是抑制了学生学业上的成就 。到了中学,焦虑的积极作用往往超过了它的破坏作用;到了大学,焦虑和学业成就之间则为正相关代替。焦虑的这种积极作用随年龄和年级的增长而增长 , 事实上是个体把握焦虑能力日益提高的结果[8]。

很多人觉得,焦虑是耻辱的、不健康的,甚至是一种疾病。但从心理学角度看,焦虑和乐观都是心理应对策略,而不是缺陷。

我们好像生活在焦虑的时代,《情绪是什么》这本书却提出焦虑也有被我们忽视的积极作用,针对如何应对焦虑,也提出几点实用性建议[9]。研究发现,焦虑的人也有积极的力量,会在某些方面做得更好。

焦虑有三个好处。第一,焦虑的个体事先把事情想得特别坏,万一发展得不那么好,个体不会太愤怒。而乐观的人会把一切想得太完美,一旦出岔子就会很生气,结果可能会导致非常负面的心理状态。第二,焦虑的人往往未雨绸缪,在有比较重要的事情发生时,个体会觉得没把握,就会格外用功,查漏补缺。正因为他们比乐观者投入得更多,对错误的估计更足,因此更不容易出现意外。第三,焦虑的人能远离意外。比如开车,这些人会格外小心,看到远处有人就会早早踩刹车,更不会酒后驾车。由于做决策时偏向保守,他们不容易被骗。

焦虑不可怕,我们要学会接纳焦虑,带着焦虑去做事情,与自己的焦虑“和平共处”而不是把大里精力放在消除焦虑上。焦虑的人相对更容易成功,但会让人痛苦、不快乐,影响幸福感。

3.2 焦虑的负面影响

学习焦虑对中学生知识学习会产生影响,会降低学习效率,甚至破坏学习行为,对学习效果产生消极影响。学习焦虑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危害作用主要有三种:一是产生注意力分散,影响对信息的掌握;二是影响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三是妨碍考试策略的运用,具体表现为对已掌握的内容也不能回答。

中学生的学习焦虑心理会不同程度引起学生的烦躁不安、心神不定、心慌头昏,甚至使学生一见书本、一进课堂就感到头痛心慌。焦虑和恐惧情绪对学习和健康成长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在本文中所探讨的学习焦虑的负面影响,是聚焦在重度学习焦虑方面,并非指所有的学习焦虑情绪。

对于身心正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学生而言,只有生理、心理都处于健康状态,才能真正地适应社会发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涉及的内容很多,如情绪方面的控制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格结构完整等多个方面。但是当学生产生学习焦虑后,心理就会产生很多消极意识,严重威胁心理健康。

具体而言,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①当学生产生学习焦虑后,其意识范围会变得比较狭窄,认识能力也会有所下降,在对事物进行评价时,往往会从主观意识出发,缺乏一定的客观标准,而这一点在自我评价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②学习焦虑会使学生时常产生情绪上的波动,终日焦躁不安,并且难以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在遇见特殊问题时极易冲动。

③学生的认识活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主要是思维方面的,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④学习焦虑会增强学生的心理敏感反应,易猜疑他人,影响学生的正常人际关系。

⑤学习焦虑使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大幅度下降,缺少一定的主动性与责任感,影响学生未来发展。

⑥学习焦虑对于人格方面的破坏,易产生攻击人格与胆怯人格

总体来说,重度学习焦虑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果得不到及时干预,会导致长时间无法正常学习与生活。

在笔者接触的心理咨询案例中,也经常会遇到重度学习焦虑的中学生,列举一个典型的案例:小青(化名)14岁。主诉描述:(1)初二开学的两个月时间内,月考成绩较初一时下降,感到压力大,学习跟不上,认为自己学习不好都是因为自己不好,能力不够;(2)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害怕老师提问自己,在课堂上总是很紧张;(3)在学校学习时,感觉自己其他什么都不做,只用来写作业也做不完;(4)睡眠不好,多梦,而且梦中都是特别恐怖的景象,醒来之后很害怕,白天有时想到梦中的情景也会害怕,上课没精神,课堂上嗜睡;(5)害怕考试,担心考不好会被老师谈话,考试的时候会出现脑子一片空白,很多原本掌握的知识想不起来的现象;(6)在班级上感到自己的存在感很低,找不到知心朋友;(7)在这样的紧张、害怕、恐惧的心情之下,感到自己想学习,可是用不上劲。

综上表现,发现重度学习焦虑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如下影响:(1)自责倾向严重,这类学生认为在很多事情中,都是自己的责任,没有正确的自我评价;(2)记忆力下降、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活动受到影响,学习效率下降;(3)情绪波动。会产生害怕、担忧的情绪,还会莫名其妙地流眼泪;(4)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好,不能信任他人,感到孤单,没有朋友。

在及时的干预之下,小青恢复到正常的学习活动以及正常的人际交往中。从以上案例中可看到学习焦虑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之大以及对学习行为的破坏性程度之高。值得家长与学校的高度重视。

第二部分:学习焦虑的产生与发展

2.1学习焦虑的形成

形成焦虑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各种压力,其来源可以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外部因素,二是个人因素。

1、外部因素

(1)来自学业的压力。学业压力无疑是中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学习负担加重,表现为科目增加,学习的难度加大,速度加快,上课跟不上。

(2)来自考试的压力。考试是评定孩子成绩的标准,家长也十分关注中学生的成绩排名和变化,因此大大小小的考试对中学生产生督促作用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3)来自同学竞争压力。“有人超过自己怎么办?”,部分中学生总十分担心被别的同学超过。压力过大时就产生了严重的紧张情绪,焦虑过度,影响正常的学习。

(4)来自家长的压力。“望子成龙, 望女成风”是大多数家长的心情。孩子们通常把满足家长的期望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唯恐辜负家长的期望,生怕自己成绩不好,对不起父母,稍有不顺,便忧心忡忡、焦虑不安。

(5)来自教师的压力。教师平时对孩子的作业和一般测验安排得过紧,提出的要求过高,或学生没有达到要求时有附加要求,如严厉批评,状告父母等,使孩子产生一种对任课教师的恐惧感。

(6)来自社会的压力。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容易产生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的消极现象,它往往使孩子产生焦虑情绪、挫折感和人格障碍,甚至于萌发“轻生”的念头。

2、个人因素

(1)个人成就目标要求过高。自我成就要求高的孩子,常常不切实际,而且对事情的得大成败很在乎,得失心重,因此觉得压力很大。

(2)自我概念差。自我概念差的人,自我肯定不足,因为他的自我全靠别人来肯定,他的喜怒哀乐受制于别人对他的赞赏或贬损,喜欢和别人比,遇到挫折常常自责,这样的学生生活得非常痛苦,容易产生挫折感。

(3)对学习焦虑的调控。中学生存在的学习焦虑,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孩子长期处在一种过度紧张、恐惧的状态之中,这不仅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而且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2.2逐年级发展

2.2.1 初中各年级与学习焦虑

 

图1

 

对于学习焦虑的平均值,初三年级的最高,其次是初一,初二的最低。结合多重比较表得知,初一与初三、初二与初三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而初一和初二之间的差异是不显著的。说明初三年级人群的学习焦虑比初一、初二年级人群更严重。

初一的学生从小学刚到中学,有一个适应期,随着竞争格局的变化,所学知识难度的增加以及在小学时期原有的优越感的消失,都会让初一的学生有学习焦虑的状态,有些孩子因为适应期没有调整好,会发生隔三差五要联系家长回家休息的情况。随着初二的适应性增加,有的学生会渐渐缓解学习焦虑的状态,而初三因为马上面临中考,所以紧张程度会进一步升级,相较于初一初二会有更显著的学习焦虑。

2.2.2高中各年级与学习焦虑

 

图2

由图2可以看出对于学习焦虑的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高二、高一、高三。结合多重比较表得知,高三年级与高一、高二年级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说明高三年级人群的学习焦虑比高一、高二年级人群更轻微。

高二年级学校进行文理科分班,甚至会根据学习成绩进行快慢班分班,无论在成绩优越的群体还是成绩一般的群体,这都会对中学生产生很大的压力。班级重组后有些玩伴不在一起,以及班级老师吹响关于高考的号角,高二还没有明确的考试目标,会呈现较高的学习焦虑状态。

随着心智的不断成熟,大小考试的磨砺,到高三学生明确进一步目标,来不及有太多时间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无论是哪个成绩层面的学生放手一搏的心态都会增加,因此高三在面临高考时的学习焦虑较高一高二有所减少。

2.3 学习焦虑分性别的差异

 

表1

由表3可以看出,在学习焦虑倾向方面,女生的平均值高于男生,也就是男生和女生在心理状态上有差异,需要进行t检验来判断这种差异是否显著。

 

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性别在对学习焦虑这个因变量检验的t统计量达显著水平,即显著性概率值P小于0.05,说明男生和女生在学习焦虑方面有显著的差异,结合平均值来看,女生在学习焦虑方面的问题比男生更严重。可能源于女生在青春期身体变化,例假来临的影响因素,在思维上更偏于感性,情感更为细腻,致使情绪波动更大,在学习竞争中有更强的好胜心,对学习成绩更为看重,这些都可能是女生在学习焦虑方面表现更为严重的因素。

2.4 学习焦虑与青春期心理理论的相互印证发现

2.4.1 女生的焦虑水平高于男生

学习焦虑和青春期特殊的身体、心理发展特点紧密相关,女生的焦虑水平要高于男生,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这可能是由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导致的,青春期女生生理发育尤其是性发育较男生早使得她们的思想感情变得很复杂微妙,虽然很多女生表面上看着很安静,学习也很用功,但是她们内心的心理冲突比男生更为突出和严重。她们把许多的精力放在考虑与家长、同学、朋友、老师之间的关系和自己学习成绩的起伏上,但是当她们不能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时,就会感到困惑不安,从而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2.4.2 初三的学生焦虑程度更高

初三的学生高于初一、初二的学生。这可能是由于初二、初三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时期,生理上的日趋成熟带来了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同时心理发育成熟度显著落后于身体发育,属于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使得他们的心理与现实世界发生很大的矛盾,进而导致学习焦虑的加重。

2.4.3 高三年级的焦虑程度更轻微

调研结果显示,高三年级人群的学习焦虑比高一、高二年级人群更轻微。这与郑维维在中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及其对策思考的研究结果有所差异,该文章于2012年发表,从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生学习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压力各个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笔者认为,高三的学生在面对学业,已经有了拼搏的心态和清晰的目标,在学校和家长社会的支持下,相较于高一高二的学生,对自己定位更加精确,习惯于高节奏和强度的学习生活,因此焦虑情绪有所减轻。

第三部分:学习焦虑的调校模型及应用对策

3.1学习焦虑与心理健康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1.1相关性分析

 

针对样本数据,我们对问卷第三部分的八个变量进行了分析,发现一些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因此我们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从表中的八个变量各自之间的相关性矩阵可以看出,学习焦虑和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73、0.532和0.508。

3.1.2调节效应模型

建立回归模型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变量之间存在调节效应。

(1)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的调节效应模型

分析显示,自责倾向和过敏倾向这两个变量对学习焦虑变量有显著的影响,而且这二者的乘积项对学习焦虑也有显著影响,说明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学习焦虑这三个变量之间存在调节效应。所以,我们建立了自责倾向、过敏倾向以及二者的乘积项对学习焦虑变量的回归模型,模型参数如下表所示。

 

在此模型中,自责倾向、过敏倾向与自责倾向×过敏倾向为三个自变量,学习焦虑为因变量。结果显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三个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有很高自责倾向和过敏倾向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焦虑情况也比较严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量表的自责倾向和过敏倾向的得分来预测学生的学习焦虑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三个因素中,对因变量影响最显著的是交叉成绩项,所以我们在模型建立的过程中,不能忽略调节效应,也就是两个自变量“合力”对因变量的影响。

3.1.3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1)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我们建立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对学习焦虑的简单多元回归方程, 分析显示这四个变量都与学习焦虑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对本次调查的中学生,如果存在较严重的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则其极有可能存在较严重的学习焦虑,其中对学习焦虑影响最大的是对人焦虑。这意味着学习焦虑情况比较严重的同学,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对人焦虑。反之,如果一个同学时常表现出对人焦虑,那么他很有可能也同时存在严重的学习焦虑,这也是学生焦虑心理的体现。

这提醒我们,家长和学校要多注意观察学生与人相处的情况,以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进行疏导。

下面我们考虑调节互效应,进一步建立更加可信的回归模型。

(2)考虑调节效应时的线性回归模型

 

在考虑调节效应时,我们剔除不显著的自变量,最终发现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交叉项1)、对人焦虑×过敏倾向(交叉项2)对学习焦虑的影响显著。也就是说我们在综合考虑影响学习焦虑的因素后,对学习焦虑影响最为显著的是上述四个变量,通过该模型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对学生学习焦虑心理进行评估,运用此方法,我们只需要知道学生的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等指标,再计算出两个交叉项,利用如上回归模型就可以大致估计学生的学习焦虑情况。通过改善中学生的以上四个影响因素也可以预防和缓解中学生的学习焦虑。

3.2结论、应用对策与建议

3.2.1结论分析

学习焦虑受到性别、年级、以及其他心理倾向的影响。学习焦虑在男女生中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相较男生有更明显的学习焦虑的发生;学习焦虑在各年级中存在差异,初三学生与初一学生、初三学生与初二学生相比较有更加显著的学习焦虑的发生;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交叉项1)、对人焦虑×过敏倾向(交叉项2)这四个变量对学习焦虑的影响显著。通过这四个指标,就可以大致估计学习焦虑的情况。

3.2.2对策探讨

进入中学阶段,对于女生来说,要建立好她们对学习的正确认知,家庭中父母在一定程度上要平衡好争胜心,避免过于看重成绩的倾向,让孩子建立对于学习的正确认识,不至于因为成绩变化而出现情绪的大幅度波动。

在不同年级根据学习任务以及适应性和抗压能力对中学生给予有侧重性的关注,提前进行心理健康倾向以及学习动力的测评,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工作以及通过学习动力的构建避免因压力、因竞争而导致的学习焦虑的出现。

对存在学习焦虑较高的初三年级的学生以及高二年级的学生,学校与家长更早和孩子一起规划目标,长远地看学习的过程,减轻排名关注或过度关注成绩而对孩子造成更大的焦虑感。可以举行团体的减压活动,缓解学习焦虑的发生。

家长与老师通过日常生活与学习或者通过专业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发现孩子存在的以下问题:①过分注重自己的形象;②害怕与人交往,退缩;③自卑,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常将失败、过失归咎于自己;④过于敏感,容易为一些小事而烦恼。这些是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的表现。应该做出如下正确指导:(1)让孩子更多尝试新的事情,在实践中培养自信心;(2)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在与人交往中,学会客观看待他我与自我。在和谐的人际交往中,孩子更能在群体中有自信心,心情会更加愉悦,能够有效预防学习焦虑;(3)培养孩子站在更高更远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与挑战的能力,这样不容易为一些小事而烦恼。

3.2.3建议

全面关注孩子的成长,而不是把关注点都放在孩子的成绩上。在面对孩子的学习时,给予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等的关注与构建,而不仅仅是只看一个结果,要让孩子明白学习对自己意味这什么。这些条目的执行也能很有效预防学习焦虑的发生

家长应通过对学习情境的控制使孩子处于一种适当的焦虑水平,避免焦虑异常情况发生。在此提出了列一些学习焦虑异常调控方法如下。

1、家长应帮助孩子正确了解自我心理。让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试,为获得心理调控和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家长可提供心理自测试题,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心理成熟程度,了解自己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和思维的敏捷性,了解自己的进取心、考试焦虑程度、意志状况,了解自己学习的习惯和方法等等。

2、家长首先要控制自己的焦虑,用自身的最佳水平会影响感染孩子,控制孩子学习焦虑度。有的家长对学习焦虑的孩子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耐烦,如对孩子回答问题出错时进行讽刺挖苦,对其提出的问题认为简单或已在辅导中讲过时,会讲出一些有伤害的话等等。因此,家长要好意对孩子自尊心的保护,避免对孩子施加对其自尊心有严重伤害的刺激。在日常辅导中应通过避免挫折和失败来培养或恢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减少和防止神经过敏性焦虑。

3、家长在辅导时要经常对孩子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改进辅导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不要向孩子施加过多的学习压力,合理安排作业、测验、考试的时间、内容,针对自己孩子的特定能力水平提出相应要求,不跟其他孩子盲目对比。教育孩子形成正确的考试态度,掌握若干考试策略,如提高对考试意义的认识、考试时间的安排、检查策略的运用等。

4、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家长与教师取得共识。互相通气,获得.孩子情况的第一手材料, 消除一些调控的干扰因素。

5、开展心理咨询与“热线”对话,家长应经常找孩子谈心,经常与孩子沟通心灵,诊断孩子的“心情”,教孩子要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地宣他自己的情绪,使过度焦虑的孩子宣泄渠道得以畅通,以减轻“心理压力”,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

6、让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孩子从焦虑异常的情境中解放出来,摆脱烦恼,超脱自我,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调整自己。强化焦虑的正面效应,促进学业进步。

7、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学生重要的活动场所之一,家庭的环境氛围和生活方式等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作为父母,要积极营造温馨舒适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 ,经常与子女交流谈心,及时帮助其以积极的方式释放不良情绪,缓解身心压力,为促进子女心理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打下良好基础。

教育实践表明,解决孩子学习焦虑并不是难事,只要家长善于应用心理学的知识来了解和分析孩子的学习焦虑现象,采用多渠道的调控手段对其进行调控,一定能收到较好效果。此外,学校也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根据教育部2019颁布的《中小学生减负30条》,增强孩子身心健康、加强家庭交流互动、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等条目都是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注意。

1、学校的老师不能因成绩而对孩子存在言语行为上的偏见,要善于从不同孩子身上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在孩子的成绩不好时,不进行简单粗暴的批评指责;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掌握关于焦虑的基本知识,对于有效地调整焦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

2、建立学校心理健康疏导体系。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学校应在适当的时间内,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心理疾病的相关知识,做好预防工作。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咨询机构,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由专业的心理教师来开导,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处理困难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同时,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应定期开展心理调查活动,及时掌握各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存在心理健康隐患的学生,及时建立心理档案,做好心理疏导,确保学生能够健康的学习成长。

3、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校园环境。鼓励学生多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教育学生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不要盲目地与别人竞争,以避免关系过分紧张。教学生学会自我娱乐,防止心境长期压抑导致学习焦虑以及其他心理状况的产生。

4、中学生在学校与家庭遇到学习焦虑状态严重的情况时,校方要联合家长积极向医疗机构以及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干预,时刻紧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避免因为学习焦虑引发的其他心理问题而导致自虐、轻生等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李戎,卓胜利,李娟.中学生学习焦虑与学业成绩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学园,2017(05):141-142.

[2]程俊玲.学习焦虑研究述评[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04):50-53.

[3]刘亨荣,郑红,孙苗苗.中学生学习焦虑与学业成绩及心理健康的关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30(03):88-91.

[4]丁树荣,王天奎,王本华,陆华琴,刘素兰,程卫东.中学生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1996(09):419-420.

[5]王希永.中学生学习焦虑及其并发症[J].青年研究,2000(02):30-33.

[6]张媛媛,敬攀,乔正学,周东升,胡珍玉,王晓笳.中学生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03):401-403.

[7]赵小萍.重点高中学生学习焦虑状况调查研究[J].校园心理,2012,10(05):308-310.

[8]陈强.论焦虑对个体行为的积极的动力作用[J].绍兴师专学报,1991(04):94-100.

[9]被忽视的积极作用 让焦虑变成我们的武器[J].科学大观园,2018(14):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