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传递正能量

名副其实造句子(名副其实造句和意思)

发布:网友分享 2024-08-26 21:24:52 阅读次数

古语有云:盛名之下无虚士。这话有五分的真实。很多盛名在外的人确是才学卓异或美德敦敦的。这是所谓的“名副其实”。

我们老祖先还有一句话是怼着这句话说的,叫“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想想历史,看看当今,多少所谓的什么“家”、什么“大师”,也不过是披着华丽的外衣,一个个装腔作势、沽名钓誉,熙熙如过江之鲫。

喜欢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谈”系列小说,看得比较早、印象比较深的是他的《神鞭》。《神鞭》里的索天响被民间传的神乎其神,什么脚踢苍蝇,蜘蛛网上睡觉......绝对的神人!这位享誉津门的所谓武林届的“泰山北斗”,谱儿摆得够大,跟着叫好的人一大帮,但几脚踢下来就冷汗直流,居然还趁人不备、下三滥地动刀子暗算别人!“天响”是“响”,嘴皮子耍得“响”;“天响”实则不响,敛衽顿脚那几下,不过是糊弄那些伸长脖子的看客和“追星人”。傻二是傻,只知道炸他的臭豆腐;傻二又不傻,他花笨功夫练就的“雕虫小技”虽然没有什么厚重的历史传承,但确是神乎其技,真正对阵时,管用!

 

古往今来,追名的人很多很多。有的人为了博得个青史留名,什么手段都可以用。像那个战国四大刺客之一的要离,为了接近庆忌,为了成就自己的“美名”,甚至不惜自残和杀妻灭子。“名”是有了,也获得了厚赏,但家没了;当他一身光鲜重回故里、当邻居阿嫂的一句“你不就是那个杀狗的要离吗”传入耳中时,他顿觉怅然若失,最终选择在妻子坟前吊死了事。他是有名有实的刺客,但名与实俱浸透了鲜血,千载以下,犹让人不寒而栗。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他哪里比得上“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侯赢与朱亥呢?求名得名,有努力的成分,也有幸运的成分;不求名而得名,才是真正的高人。

“客星”严子陵是名实相副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隐士,因为他不是盛唐时期那些为了引起朝廷注意从而获得征召而刻意隐居终南山的文人雅士。为了做官而刻意隐居获取大名,此等终南捷径,近乎无耻。这样的“隐士”,多是有其名而无其实。所以富春江因严子陵而更美,所以范仲淹的《严先生祠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传诵至今。

现今的时代,追名的终极还是逐利。以“利”求名,以“名”生利,骨子里是沆瀣一气的一致。有人说,现在的社会,是“大师多如狗,专家满街走”。此言确实。风水大师,文学大师,书法大师、成功学大师......这个大师,那个大师,脚踩不啦,到处都是;教育专家,诗词专家,文化专家,直销专家......这个专家,那个专家,随手一抓一把,遍布犄角旮旯。

然而,扎小辫的未必就是艺术家,也可能是个精神病;然而,把文字分成行来写的未必就是诗人,也可能就是个牛弹琴。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有人说王莽是欺世盗名之人。欺世盗的名,“实”之“皮”不存,“名”之“毛”焉附?

这世界,名副其实的人是极小一部分,名不副实的人是一部分,无实无名的人是一部分,有实无名的人是大部分。哪省哪市,全国,世界,环球,甚至宇宙著名,都改变不了真实的身份。而奇怪而可笑的是,横行而喧喧的,多是名不副实之辈。

正如监狱里关的未必都是坏人、手执权柄定人刑赏的未必就是好人。“名副其实”与“名不副实”,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