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传递正能量

悠然自得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怎么写(悠然自得的古诗词)

发布:网友分享 2023-12-14 10:13:28 阅读次数

  古代的文人墨客皆对仕途趋之若鹜,殚精竭虑要在朝廷中占得一席之地,可偏偏就有那么一股清流,不惜代价孤身回归田园,去守护内心的那寸纯真天地。

  陶渊明就是这么一位淡泊名利之人,放弃仕途生活,撇开一身繁复的名与利,归隐山林,落得逍遥自在。不仅开创了我国的田园诗道路,而且被称为隐逸之宗,一生过着耕读饮酒怡然自乐的生活。走近陶渊明的田园,感受超乎尘世之外的惬意人生。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据史记载,陶渊明的祖父曾做过太守,一生为人正直,其父亲更是性情淡泊,鲜少喜形于色,祖上算得上是书香门第,不幸的是早年父亲因操劳过度,病中逝去而家当中落,其后庶母也接连去世,家境是雪上加霜,迫于生计,便与母亲一道投奔到外祖父家中,即便是如此境地,陶渊明从未怠慢读书,习得儒家经典,修得道家思想,偏爱自然之乐,日常抚琴读书,在闲静中领略人生真谛。

  陶渊明在外祖父家虽不曾大富大贵,但足以温饱无忧,最令陶渊明欣喜的便是外祖父家藏书颇丰,他爱不释手,常常读书至废寝忘食,现实的清贫并没有磨灭他的生活意志,而是以平常心在书中寻觅一方有趣天地,从不曾牵挂名利富贵,少年时代的陶渊明,最喜怀抱书卷,卧于树荫,阖眸聆听鸟鸣,沉溺自然山水。

  为谋生路入仕宦游

  成年之后的陶渊明搬离外祖父家开始自立门户,没过多久同父异母的妹妹便嫁于他人,便只剩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靠着祖上传下来的积蓄读书游学,伴随着光阴的流逝,家中积蓄日渐耗尽,随之而来的生活状况也开始捉襟见肘。

  自己一个人倒可以独善其身,可是总不能委屈母亲,孝字当前,生存的现实压力宛如重山压在肩头,使陶渊明不得不放弃理想闲趣,思索生存之道,于是开始仕宦生涯,目的是挣得俸银养家糊口。

  东晋末年正值战乱争斗,各地民不聊生,陶渊明的仕途生活几乎是步履维艰,在回忆初段仕途的时候,他曾写下"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来表达这段经历的艰难坎坷。

  那年他二十岁,满腹经纶却无处安放,不得不向生活低下了头,战乱横生的现状让他的仕途生活漂泊无依,他的内心是彷徨迷惘的,自然山水才是他的灵魂的栖息之地。

  几度入仕,终究出仕

  由于当时的社会矛盾激烈,政权分裂散乱,上品皆士族,下品皆寒门,陶渊明独自一人在仕途中踽踽独行,直到二十九岁那年,饱读圣贤书的陶渊明怀着济世之志才正式踏入仕途,谋得了江州祭酒的职位,任职不久,官场一系列的腐朽黑暗,让满心净土的陶渊明失望不堪,低三下四逢迎上司着实让他无法接受,为了遵从自己的内心,他便直接了当辞官回家,回到故里继续过起简单的田园生活。

  当再次被召为主簿在官府处理文书事务的时候,有了先前的憋屈经历,他不假思索便推脱掉了。隆安二年,被看中文才的陶渊明,做了军府参军,此次军营生活与他之前的田园生活截然不同,他便经常找借口回家探亲。

  后来,母亲孟氏离世,他便回家乡居丧,从此也离开了军营。服丧期满之后,恰逢被刘裕召为参军,彼时的他已四十不惑的年纪,再度踏入仕途。陶渊明的心一半想要在官场施展抱负,一半又心系田园生活,努力尝试在军营生活以后,他终究按耐不住那颗田园心,终究辞官回故里,去过心中梦寐以求的耕种读书的自然生活。

  不为五斗米折腰

  反复在仕途奔波以后,陶渊明清楚了自己内心的呼唤,最后一次在仕途任职的是彭泽县令。义熙元年,在他任职的八十一天,碰到督邮来他任职之地检查公务,传闻这名督邮刘云,贪得无厌为人阴险,打着巡视的名号收取贿赂,极其奸诈。

  县吏早早嘱咐陶渊明穿戴整齐,备好礼品迎接这位督邮,陶渊明偏不肯为了五斗米为这般乡里小儿折了腰。正好有人前来报丧,陶渊明的妹妹因病去世,他心里顿时苦楚万分,回想数年在官宦生涯漂泊流浪,看尽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对官场大为失望,便挂冠离去,辞官归乡。

  官场对于于陶渊明来讲,不是施展身手的平台,是囚禁他灵魂的束缚,长达数年断断续续的为官生涯,他领悟最多的就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他不屑于那些殷勤奉承之人,更痛心与官场的政以贿成,这般窒息苦闷,他不想再委屈累己。他向往的那种悠然的快意人生,即便是清贫却也甘之若饴。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

  在陶渊明的心中,一直都有个桃花源,他的田园生活就是他的桃花源。高风亮节的陶渊明实在做不到与世俗同流合污,那就归隐山林,享受怡然自得之乐。

  陶渊明的心是静的,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也污浊不了他那清澈明朗的眼眸,功名利禄在他面前不过是过眼云烟,他真正想要的是悠然闲适的田园之趣。陶渊明最勇敢的是他敢于追求心中所想,不为名利所累,抛开一切浮华荒芜,潜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净土。

  回归田园的陶渊明找回了真正的自己,开始了耕种生活,在清晨中早起去打理田地,夜晚再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归家,尽管种出来的草比豆苗还要繁茂,总归是"但使愿无违",内心的快乐无与伦比。

  结语:

  竹篱之内,菊花悠悠,远方的南山氤氲在朦胧的云雾之间,陶渊明就生活在这么一幅秀美飘逸的山水画中。归隐田园才能使得他的心灵和躯体得以安放,隐居山林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诗风恬淡自然,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蕴含着丰富的含义。

  从一开始的入仕,到最后的归隐,《桃花源记》是陶渊明一生的点睛之笔,更是他漂泊灵魂的终极归属,里面蕴含着他对人生以及对生命的领悟,远离喧嚣超脱自然的桃花源,就在每个人的心中。

  生而为人,要活出真性情,陶渊明的一生看似平平淡淡,于田园耕种,实则是大彻大悟的豁达人生。生在尘世之中,活在山林之间,在清风徐徐的春日里,独自俨然盛开。